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9月17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邢奎,威海市财政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建威,威海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解玉军,介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25山东作家活动周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市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四大领域持续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扎实开展“文艺进万家”志愿服务。开展传统艺术进校园、京剧下乡、书法“迎春送福”等基层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把文艺送到群众身边。二是积极探索扶持机制。对省级以上大赛获奖作者和项目,给予2千到10万不等的奖励。累计筹资400余万元,用于支持专业培训、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培养,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三是高水平组织文艺展演。先后承办和举办“多彩·2025”第九届全国女画家作品展、“红色胶东”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千里海疆红色威海”文学采风、全国大天鹅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展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四是积极搭建文艺发展平台。创建威海市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中心,面积达2000余平米,吸引300余名“文艺两新”骨干入驻,破解创作场地瓶颈,汇聚文艺力量,擦亮威海城市名片。
在文学领域,威海成果丰硕。经典作品方面,冯德英创作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系列,筑牢胶东红色文学根基。《三进山城》的作者赛时礼、《内当家》的作者王润滋、《咱们的牛百岁》的作者袁学强、《火狐》的作者王春波、《沧海九歌》的作者唐明华、《威海传》的作者徐承伦、王成强等都是威海人。峻青的《秋色赋》是在威海陶家夼深入生活时创作的。阿华、刘爱玲等威海市本土作家的作品频繁刊发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全国核心文学期刊,成为威海文学“接天线、接地气”的重要代表。人才队伍方面,截至2025年8月,威海市文艺领域(含文学、美术、音乐等门类)国家级会员达408名、省级会员1290名,文学类占比约35%。35岁以下市级作协会员占比28%,网络文学创作者数量较2019年增长120%,年轻作家正以新鲜视角扎根威海、书写威海,为本土文学注入创新活力。文学成果方面,通过“文艺点单”“基层采风”机制,累计诞生80余部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阿华的诗集《香蒲记》、王华英(东涯)的诗集《山峦也懂得静默》、周海亮的小说《胡桃夹子》等63部文艺作品先后荣获泰山文艺奖。助力城市发展方面,探索“文艺+消费”融合路径,威海市文联与城投集团、中青旅联科联合打造栖霞街文艺角,仅今年元宵节“魅力威海卫·华彩栖霞街”艺术嘉年华活动,就吸引3万余名市民游客参与,直接带动周边商户销售额增长50%。威海市文联2024年获评“山东省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相关经验被中国文联、山东省文联刊发推广。
山东作家活动周落地威海,这既是对威海文学工作的肯定,更是威海展示城市文化底蕴、推动区域文化融合的重要窗口。本次活动定于9月22日至26日举办,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激发文学创新创造活力,为山东文学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凝聚力量。
本次作家活动周首次在鲁东地区举办,是山东文学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威海市文联(市作协)具体承办。中国作协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和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以及全国文学名刊名编等共200余人将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作家活动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召开省作协第八届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八届二次全委会议,将明确山东文学发展方向、审议重要工作事项。二是组织专题辅导和“金秋一堂课”文学名家讲座,邀请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省作协主席黄发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石一枫等专家,围绕全国文学发展态势、文学精品创作等主题分享经验,为基层创作提供指引。三是举办山东省抗战题材文学精品展、全国文学名刊名编座谈交流会、山东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四是赴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东楮岛渔村、威高集团等7个特色点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深扎”活动。
目前,已经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将以“精致、精细、精准”的工作标准,确保作家活动周圆满成功。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