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来了青年规划师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2-09-27

7月4日上午,济南市乐山小区社区,一群孩子与几个年轻的大学生交谈着,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这些大学生来自山东建筑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规心睦里”社区规划师实践团,正在“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开展社区调研和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规心睦里”社区规划师实践团的其他分队,也正活跃在省内各个社区。6月至8月的暑假期间,“规心睦里”社区规划师实践团在山东省济南、青岛、威海等13个地市开展了实践活动,深入30余个社区,参与实践活动300余人次,线下活动70余次,完成设计方案5套。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和专业知识,为家乡社区的更新和发展出谋划策,赋能添彩。

走进济南乐山小区:

从小处着手,规划儿童友好社区

去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倡导创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要求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济南市加入到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行列,而市中区的乐山小区正在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的样板社区。

今年7月4日,“规心睦里”团队来到乐山小区调研。社区书记谭欣介绍了小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情况,也提出了当前建设中出现的难题,希望团队通过专业知识为社区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团队在社区中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观察,与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里的少年儿童交流,对小区的情况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调研结束后,团队汇总整理了乐山小区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建设情况报告,总结了社区内路边台阶过多、高差过大、道路拥挤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具有标识作用的儿童绘画墙、设计不同主题的儿童公共空间、策划儿童参与社区治理项目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好评。“城市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也是儿童的。”参加调研的每位成员也都十分期待继续加入社区更新改造和儿童友好社区的规划工作中来,让这个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社区呈现新气象,让社区环境更加和谐宜居。

走进青岛海伦社区:

挖掘公共空间潜力,让老社区焕青春

今年暑假,“规心睦里”的领队范亭君带领青岛分队再一次来到了青岛市市北区海伦社区。几乎每个寒暑假,他们都要到这个社区进行调研。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已经把他们看成了社区的一份子。

“我们基层服务人员,常常是‘一根针穿千条线’,社区更新的事务常常没有精力处理。”社区书记朱秀云说,“你们的到来,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2021年12月,“规心睦里”团队第一次走进青岛市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对街道居民居住环境进行摸排调研,并根据海伦居民需要进行社区更新改造方案的设计。海伦路街道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8.9万人,曾经是著名的“实验小区”,如今也是重点建设的明星小区。但随着社区建成时间的增长,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与街道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一道,“规心睦里”团队走访了海伦路街道的各个公共空间,包括地下活动空间、乒乓球场地、居民自发搬来桌椅构建出的小空间等。居民们表示,这里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三个,分别是乒乓球场地简陋、休闲交往缺少适宜场所、停车困难。工作人员表示,公共空间的改造在持续进行中,但缺乏专业力量的参与,只能“小打小闹”,居民意愿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走访结束后,“规心睦里”团队与海伦社区召开了专项会议,商讨社区更新策略,制定了适合海伦路街道的社区提升方案,同时决定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随时跟进进度。“规心睦里”团队通过场地设计与木构搭建,针对乒乓球场地等三个场所,进行了“针灸式”的社区微更新;在地下空间等原有场地挖掘潜力,提高利用效率,策划开展各项居民活动。

如今,海伦社区正在形成“邻里守望、以邻为伴”理念,打造“海伦一家亲”社区品牌,从一个老旧社区成为最美社区新样板。

谈团队建设:

“青年来自社区,社区塑造青年”

济南乐山小区和青岛海伦社区的社区实践只是“规心睦里”团队在全省推进“青年参与社区营造”的缩影。“规心睦里”团队深入社区工作、服务社区更新与社区营造、倡导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实践活动,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

“规心睦里”项目发起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年轻教师杨慧敏锐地感知到,社区是人们的家,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但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常常因为社区的老化得不到满足。在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社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知度很强,如果能把学生们组织动员起来,用自己的所学为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专业的热爱,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杨慧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学院和同学们的支持。2019年,以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学生为主力的社区规划服务团队成立。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名字——“规心睦里”,寓意以城乡规划的专业初心,以社区的规划更新,以陪伴式的社区营造,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推动邻里和睦。

杨慧老师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修身的重要场所、成才的有效捷径、成长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能引导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导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社区更新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社区营造服务也是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载体。

“青年来自社区,社区塑造青年”,以所学回报社会,是这支年轻团队的初心与企盼。走向社区,是从课本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也是对社区的重新深入认知,加强了青年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青年社区规划师的责任。

“通过对小区的调研、对社区书记和社区达人的专访,我深刻体会到社区的微更新需要青年的参与,利用我们的所学发挥并放大社区优势,让我们的社区变成更舒适、更方便、更美丽的家园。希望以后学有所长,可以帮助到我的家乡。”团队成员林子茹在家乡威海实践后,自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在几次调研实践后,我发现不同的社区各具特色,却都有着共同的目标——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让社区这个大家庭更加温暖。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我们青年的努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局面才是社区和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团队成员孟淞祺在经过6次济南社区调研后对青年与社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致力于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亮团队成绩:

获“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团队取得了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的双重收获,团队服务项目纳入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一等奖2项,“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与社区共建“社区规划师工作室”2处,还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实践联络。

“新的社区更新实施项目已经启动,我们将继续倡导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参与式社区更新。我们也会做好团队的更新与传承,让这个项目成为一个品牌,在山建学子中一代代传递下去。”杨慧老师对此信心满满。

(杨慧 赵静好 范亭君)

责任编辑:陈朋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