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内国际频道视频电子报 下载APP 微信扫码下载客户端 济南 济南 青岛 青岛 淄博 淄博 枣庄 枣庄 东营 东营 烟台 烟台 潍坊 潍坊 济宁 济宁 泰安 泰安 威海 威海 日照 日照 临沂 临沂 德州 德州 聊城 聊城 滨州 滨州 菏泽 菏泽 公益 公益党建 党建体坛 体坛娱乐 娱乐相亲 相亲汽车 汽车职场 职场教育 教育科技 科技评论 评论产经 产经青未了 青未了政务 政务眼界 眼界味道 味道房产 房产文旅 文旅经济 经济消费 消费社会 社会财经 财经健康 健康看点 看点本地 本地壹点号 壹点号摄影 摄影福彩 福彩乐活 乐活书画 书画AI写稿 AI写稿时事 时事壹粉 壹粉大学 大学智库 智库同城 同城舆情 舆情省政府 省政府法治 法治演艺 演艺电商 电商商务 商务康养 康养社科 社科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原创 原创聚焦山东 聚焦山东养老 养老孕婴童 孕婴童生活 生活综合 综合 推荐 推荐直播 直播果然视频 果然视频壹视频 壹视频小视频 小视频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黄三角早报 黄三角早报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专题阅读量100.1万 岳南:杨振宁给《南渡北归》提过建议,办公室挂着莫言的题字 “很多读者看过我的《南渡北归》,这本书其实与杨先生有渊源啊。”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时,著名作家岳南正在香港参加活动。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他还是很悲伤。“想起杨先生对我的勉励,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活动结束后,他第一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他与杨振宁先生的交往故事。在挂着莫言书法作品的办公室内,杨振宁(左)和岳南(中)交流。受访者供图三位与杨振宁有关的人18日,“莫言王振摄影书法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这项活动让让三位与杨振宁有关的人聚在了一起。一位当然是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公众曾有缘见到他与杨振宁两位诺贝尔获奖者之间的对谈。鲜为人知的是,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的办公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友人追忆杨振宁:他没能二度获诺奖是一个遗憾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的友人王征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杨振宁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科学智慧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的史诗,极少有遗憾,“然而,他其实还是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二度获得诺奖,将是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获得,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专门向他索要了杨-米尔斯理论的资料,可以说,与第二次获得诺奖已经很近了,但最后依然失之交臂。”王征曾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杨振宁先生的朋友。王征认为,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上的成就,远不止于为他 九派新闻 3天前 新华社评杨振宁:向宇宙问路,为祖国燃灯 一部跨越百年时空、融汇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传奇史诗,翻到了最后一页。10月18日,悲痛的消息传来——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出席仪式的杨振宁。新华社发从清华园“出发”,遍历世界科学巅峰,最终回归故土……杨振宁的人生恰如一个圆。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求索、落叶归根的圆满,更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曾止步的精神跋涉——每一步都是个人与民族命运的紧密交织,每一步都以心系家国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不灭的印记。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以博观如海的学术成就描绘物理学的壮丽画卷,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 新华社 3天前 清华大学设杨振宁吊唁处 据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0月18日发布的公告,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一楼119房间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于2025年10月18日-24日期间,接受各界友好人士吊唁。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提醒,校外人士需报备进校,请填写问卷星,报备通过后,将收到确认短信。巨星陨落!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就在半个多月前,杨振宁在家度过了103岁生日。欢声笑语犹在,如今溘然长逝,令人悲伤。回顾杨先生的百岁人生,无论是他的物理学研究,还是晚年叶落归根的故事,都称得上传奇。有评价称,“中国人在国 澎湃新闻 3天前 悼念,缅怀!回顾杨振宁先生闪耀的百年人生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杨振宁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起回顾杨振宁闪耀的百年人生。悼念,缅怀!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3天前 香港中文大学发文悼念杨振宁,校长:杨教授是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 据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发文敬悼杨振宁先生,全文如下: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振宁教授,于2025年10月18日离世,享年103岁。中大师生对杨教授去世感到十分哀伤,并向杨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表示:“杨教授毕生贡献学术,是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大师,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更是一位和中大有深厚渊源的良师。杨振宁教授在物理 极目新闻 3天前 杨振宁先生的山东情缘 2025年10月18日,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毕生为祖国科教事业作出贡献,2004年曾到访山东大学,发表《归根反思》演讲,表达对故土的深情与使命。他回顾中国发展成就,强调民族团结与文化韧性,引发学子共鸣。杨振宁与山东渊源深厚,曾提及山大老校长杨振声,展现对山东的特殊情感。 大众新闻 3天前 清华公开杨振宁生前教学画面 2004年,杨振宁曾主动要求给清华大一新生教了一学期物理课。 他曾写:“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颁奖词曾写:“曾经,你站在世界前排;现在,你和国家一起向未来。” 这是杨振宁生前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画面。纪念,送别杨振宁。 (人民日报微博) 人民日报微博 3天前 追忆杨振宁先生:科学的星空,他已归航 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壮阔史诗中,总有一些名字闪耀在永恒的星河。杨振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照亮了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家。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从清华园的青涩少年到诺贝尔领奖台上的华人骄傲,从规范场理论的奠基者到三尺讲台上的大先生,他用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取得了峙立如嵩、博观如海的学术成就,书写了功在世界、心怀家国的隽永篇章。格物求真:以突破之勇拓展科学疆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以革命性思想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物理和数学研究 新华社 3天前 杨振宁曾隔空对话邓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23岁的杨振宁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194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4年,杨振宁与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被后人称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 央视新闻 3天前 杨振宁的泉城三日:从大明湖“蛙不鸣之问”到山大《归根反思》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这位与爱因斯坦共事、奠基现代物理学的巨匠,一生与中国大地血脉相连,而他与山东大学、与济南的短暂交集,也成了一段温润注脚。游大明湖点题:“蛙不鸣”值得研究2004年11月11日至13日,杨振宁教授应邀访问济南,对山东大学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杨振宁先生首次到访山东。杨振宁说,他对济南的最初印象源自中学时读的《老残游记》。“现在国外知道大明湖、趵突泉的,许多都是从这本书里了解的。”11月11日下午,杨振宁教授在山东大学薛南青教授的陪同下游览了大明湖和趵突泉。整个游览过程,杨振宁先生大部分时间只是在看、听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3天前 “血管里流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 “血管里流的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3天前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杨振宁的百年人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3天前 一条视频回顾杨振宁先生闪耀的百年人生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杨振宁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起回顾杨振宁闪耀的百年人生。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3天前 守望一座桥:杨振宁的百年求索 十月一日,北京清华园的银杏叶金黄灿烂,杨振宁迎来103岁生日。没人会想到,十余天后,会传来巨星陨落的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的百年人生,跨越战争与和平、冷战与科技革命,也跨越了从“相对论时代”到“量子信息时代”的科学史他的名字,刻在20世纪物理学的坐标轴上:宇称不守恒、杨-米尔斯场、杨-巴克斯特方程……早已成为后人探索宇宙奥秘的通用语言,不仅塑造了现代物理的基础,也影响了数学、信息科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思考。从一粒细沙中窥探世界,在一朵野花里寻觅天 封面新闻 3天前 杨振宁的三次告别 寒潮过境,2025年的秋天突然变得有些凌冽。103载春华秋实,杨振宁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告别。他是现代的,登上过现代科学的巅峰,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富兰克林学会将杨振宁的工作,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他也是传统的,成长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带着五四运动和西南联大的烙印,一生背负着深厚的家国期望。这位走过百年风雨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三次深沉的告别,勾勒出个人命运与时代浪潮交织的轨迹。每次转身,都给世界带来悠长的回响。少年远行:此去一别,山河万里10月份的北京,相比于往年似乎更加湿冷一些。清华园的树木尚还葱郁,一眼看去也知道是秋天的气象。秋天也是新学期的开始,校园里满是充满朝气的面孔。如今的 中国新闻网 3天前 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生平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字伯瓌,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博文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3天前 杨振宁先生生平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杨振宁先生生平。杨振宁先生生平杨振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受聘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他随父母来到清华,先入读清华园内的成志学校,后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在清华园度过了八年的少年时光。1923年杨振宁十个月大时与父母亲于合肥四古巷故居窗外1935年杨振宁 人民日报 3天前 清华大学发文悼念杨振宁,学校官网已转为黑白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月18日,清华大学官网发布了《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一文,学校官网也已转为黑白。清华大学方面介绍,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员,1955年任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名为杨振宁理 澎湃新闻 3天前 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时杨振宁的童真“狂言”成现实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3岁,他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16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35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便随父母北上,搬进了清华园。在清华园里,杨振宁小有名气,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展示出了超强的能力。13岁时,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 央视新闻 3天前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