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见·观潮 | 从枝头到舌尖:解码中国猕猴桃五大产区的“声量密码”
蛙眼观潮——竞对·分析 10-31 1414
刘道勋 杨绪彬
金秋时节翩然而至,恰是猕猴桃甜蜜成熟的黄金期,各大猕猴桃产区纷纷奏响丰收欢歌,共同铺就一条乡村振兴的“甜蜜坦途”。本文依托齐鲁蛙眼数智决策平台,选取山东博山、陕西眉县、陕西周至、贵州修文、四川蒲江五个较为知名的猕猴桃产区在2025年9月15日至10月30日(以下简称“分析时间段”)的全网声量数据展开竞对分析,梳理舆论关注点与公众期待,以期为今后猕猴桃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博山猕猴桃种植园 图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一、信息总量及相关解读

综合传播变化趋势,图自齐鲁蛙眼数智决策平台
据齐鲁蛙眼数智决策平台,在分析时间段内,“山东博山”方案信息量共3028条,“陕西眉县”方案信息量共62211条,“陕西周至”方案信息量共37066条,“贵州修文”方案信息量共41094条,“四川蒲江”方案信息量共7875条。 从综合传播变化趋势来看,“山东博山”方案传播热度在9月22日达到了峰值196条,“陕西眉县”方案传播热度在9月20日达到了峰值3607条,“陕西周至”方案传播热度在9月27日达到了峰值1553条,“贵州修文”方案传播热度在10月30日达到了峰值6594条,“四川蒲江”方案传播热度在10月28日达到了峰值415条。

情感分布占比,图自齐鲁蛙眼数智决策平台
在分析时间段内,可看出五个方案信息属性均是中性信息占据主导地位,梳理发现相关方案的负面信息多为消费者在电商等平台购买未成熟或烂果的反馈。

平台分布占比,图自齐鲁蛙眼数智决策平台
在分析时间段内,可见五个方案均是视频类信息占比最高。

关键词云图,图自齐鲁蛙眼数智决策平台
在分析时间段内,“山东博山”方案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TOP3词语分别为猕猴桃(2095)、博山(1902)、淄博(740);“陕西眉县”方案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TOP3词语分别为猕猴桃(57367)、眉县(55543)、徐香(22698);“陕西周至”方案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TOP3词语分别为猕猴桃(30381)、周至(25156)、陕西(17543);“贵州修文”方案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TOP3词语分别为猕猴桃(34059)、修文(32489)、贵州(20789);“四川蒲江”方案中,被提及频次最高的TOP3词语分别为猕猴桃(6076)、蒲江(5434)、四川(3961)。
二、竞对分析
(一)“陕西眉县”总体声量占绝对优势
分析时间段内,“陕西眉县”方案信息量62211条,领先于其他四个方案。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眉县当地对猕猴桃产品宣传的高度重视,众多的信息来源涵盖了媒体报道、电商平台、达人直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生态系统。
(二)“贵州修文”后续搭车效益成效显著
综合传播变化趋势,“贵州修文”方案在分析时间段后期总体声量有一个明显升高的趋势。原因在于伊利安慕希品牌推出的“修文猕猴桃酸奶”与其代言人王鹤棣相关联,促使方案热度增长明显。


图自安慕希官网
(三)“山东博山”方案正面比例高
梳理发现,分析时间段内,“山东博山”方案正面信息占比约为17.14%,领先其他四方案。尽管“山东博山”方案信息总量不高,但梳理发现,博山区通过举办第十三届猕猴桃文化旅游采摘节,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媒体有效宣传,取得了良好成效。

图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三、舆论期许
梳理分析时间段内的舆论反应,可以发现在猕猴桃丰收季,消费者和种植户主要关注的舆论焦点包括:
(一)果品质量与食用安全
猕猴桃的质量与安全是其产业发展的基石。综合信息来看,舆论不仅关心猕猴桃的甜度、口感,也高度关注其食用安全性,包括对特定人群的潜在风险和产业的标准化管理、质量安全控制。部分产区的膨大剂残留、早采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一度成为舆论热点。消费者对“大果”的偏好与对健康风险的担忧并存。
(二)产销对接与农户收益
每逢丰收季,舆论除关注果品本身外,“是否滞销”“果农能否增收”也是热议的话题。更广泛地开拓丰收季猕猴桃的销路、缩短产销中间商环节、让消费者感受到的终端价格与农户的收益差不断缩小,既是舆论关切,也关乎农户收入。
(三)品牌保护与产业链建设
目前来看,上述五个地区已成为猕猴桃市场较为知名的产地,与此同时,商标侵权、知名产地假冒产品泛滥等问题也不断出现。舆论强调需通过法律手段和技术溯源维护品牌声誉。同时,消费者对“从枝头到舌尖”的高效供应需求增加,发展猕猴桃产业链,保障其运输效率提升、开发更为多元的产品被视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猕猴桃产业带来的价值超越水果本身,舆论也积极关注其如何通过采摘节、农旅结合等方式带动乡村整体振兴,实现“一颗果子富裕一方人”。

秦岭北麓的周至猕猴桃园 图自新华每日电讯
四、意见建议
(一)强化全链条品控,筑牢品质基石
舆论高度关注猕猴桃的食用安全与果实品质,因此必须建立从果园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建议各地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并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系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可监控、可追溯。同时,坚决杜绝早采、滥用农药等损害产业声誉的行为,用稳定的高品质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

陕西眉县某果品合作社工人们正在分拣猕猴桃 图自中国日报网
(二)创新产销对接模式,保障农户收益
为应对“丰产不丰收”的挑战,需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确保农户收益。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电商直播,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并进行保价收购,降低种植风险。另一方面,可积极探索“互联网+认养农业”等新模式,将销售环节前置,稳定农户预期收益。
(三)加强品牌保护与宣传,提升产业价值
面对品牌侵权和市场竞争,必须加强品牌保护与宣传,提升产业附加值。监管部门应常态化开展品牌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商标侵权行为。产区应积极举办和参与品牌推介会、采摘节,利用新媒体讲好品牌故事,突破产业瓶颈,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产业链建设,延长产品供应周期与提升附加值
针对猕猴桃鲜果供应期集中和附加值不高的问题,需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一是提升采后处理与冷链仓储能力,延长新鲜果品的存储期。二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猕猴桃果酒、果汁、果干等系列产品,提升附加值。三是可以推动猕猴桃农旅文旅融合,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能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一颗果子”的多重价值。此次安慕希推出的口味酸奶真正提升了修文猕猴桃附加值,后续相关工作仍有大幅提升可能性。
结语
综合来看,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是猕猴桃产业实现价值提升的必经之路。舆论期望猕猴桃产业能够走上一条以农业科技为驱动、以果品质量为根本、以兴农富民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相信各地通过打造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与积极市场开拓,猕猴桃能够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金果”。
(齐鲁蛙眼舆情分析师 刘道勋 杨绪彬)
责任编辑:杨绪彬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