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声传齐鲁|85岁老人义务理发56年,15万颗红豆的爱心坚守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28 2.4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赵晓凤是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队长,从29岁到85岁,56年间,她青丝变白发,从青年成为老人,但还是拿着剪刀、梳子、推子上门,坚持为困难老人义务理发。她带动起300多位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东营、烟台、威海服务,成为困难老人的“服务员”和“贴心人”。每为居民理发一次,他们就投一颗红豆到瓶子里,如今,已有15万颗。

29岁坚持到85岁
56年为老人义务理发
出门理发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不是。
1969年,29岁的赵晓凤跟随复员的丈夫来到了东营市胜利油田。油田会战,大家风餐露宿,全身心投入到劳作中。“那时候都是年轻的小伙儿小姑娘,但哪有时间打理头发,我会剪头发,大伙儿看到我会剪,就让我帮忙剪短。”作为家属的她,劳动之余,在田埂上休息时就从挎包里拿出手推剪给大伙儿理发。
那时候,剪刀、梳子、推子成了赵晓凤上工必备的工具。别人休息,她开始忙着理发。别人劳动时,她收起理发工具,和别人一样干。赵晓凤就这样和理发就有了“不解之缘”,手里的剪刀再也没有停下。
小区居民王国瑞老人去世前,曾因脑血栓瘫痪在床24年。赵晓凤知道他的困难后,每月定期上门为他理发,还为他洗脚、剪指甲,陪他说话拉呱,看到他家里的马桶垫坏了,自掏腰包换上。“以后你要是不来了,可怎么办?”老人常这样担心。“他的担心是实实在在的,我就跟他说放心吧,只要我还能拿动剪刀,你在一天我给你理一天!”这句看似不经意的承诺,赵晓凤一干就是六七年。
赵晓凤有一摞厚厚的《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登记本》,上面记录着社区里出行不便的老党员信息,并工整地记录着服务频率、服务时间、预约下次服务日期及志愿者安排。
给重病的老人或病人理发,什么情况都会遇到,有时为了完成一次理发,她得趴地上、跪地上、侧着身子、弯着腰,有时一个姿势就得坚持个把钟头。长年累月,赵晓凤的脊柱发生了侧弯,手上经常贴着止痛膏,手指头上总有头发茬扎出来的伤口。
“谁还没有老了的时候?谁也不敢说自己老了就不会生病、不会卧床。我们照顾好了他们,以后才会有别人来照顾我们,我这是传承咱们中国人的好传统啊!”有人问她为啥还要坚持,她常这样回答。
300多个“晓凤”
10年为15万人次义务理发
今年赵晓凤85岁了,头发已花白,女儿劝她,干志愿服务也得考虑一下自己的年龄。但赵晓凤说,“为人民服务最青春”,自己习惯了,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年轻。记者采访时,她说话声音洪亮,笑声朗朗,思路清晰。
2011年,68岁的王秀霞跟老伴从农村老家到油田帮儿子照料孩子。她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赵晓凤的故事,就像个追星族,开始在小区里到处寻找她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在小区里转悠的王秀霞恰好碰到赵晓凤在给别人义务理发。
她立马激动地跑去说“我要加入你们”。赵晓凤劝她:“理发很辛苦,你为啥不让你儿子帮你找个轻松点的活儿挣钱呢?”王秀霞说:“我不想挣钱,就想帮助别人。”更多人听说了赵晓凤的故事后,想要和她一起为老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2011年,“晓凤义务理发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越来越多的人被赵晓凤的精神所感动,加入“晓凤义务理发室”,姜爱兰、张振美、孙淑珍、李爱英……眨眼10多年过去了,“晓凤义务理发室”的志愿者队伍已超300人,平均年龄75岁。
“在东营我们设了‘晓凤义务理发室’服务点,现在已有20多个。不仅为老人理发,我们还对困难老人进行帮扶。”赵晓凤说,志愿服务队不仅在东营,队员们有的搬家到了烟台、威海,他们在当地也义务为老人理发。
在赵晓凤的带领下,义务理发室已累计服务群众15万余人次。队员们每为居民理发一次就投一颗红豆到瓶子里,如今晓凤理发室积攒的红豆已有15万多颗。服务队的服务对象也由小区居民走向社会,他们定期为环卫工人、敬老院老人、残疾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项目也由单一的理发扩展为保健按摩、针灸、卫生清理、歌舞表演、心理疏导、资金捐助等多个方面。
责任编辑:王皇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