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记者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看到,一名来自沈阳的男子连续3年到这来缅怀先烈,为每名烈士送上5个苹果。
支先生为烈士们送上苹果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25日早上9时许,记者来到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和两名年轻女子在货车边搬运苹果。记者上前了解得知,中年男子姓支,来自沈阳辽中,今年47岁。从2023年起,每年都会为抗美援朝的烈士们送上苹果,10月24日他和女儿、侄女带了1620个苹果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每名烈士献上5个苹果,今天他们带着1650个苹果从沈阳开车到丹东,也为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的先烈们送上苹果。
支先生的女生在摆放苹果
谈及为何每年自发为抗美援朝烈士们每人送5个苹果,支先生说,他从小就听过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如黄继光、邱少云等更是耳熟能详,最让他感动的就是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苹果的故事,故事中数万斤苹果只有一个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如今祖国繁荣富强了,让他萌发让烈士们吃上苹果的愿望。因此2023年起,每年会到沈阳和丹东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先烈们送上家乡的苹果,“曾经那么多人才能吃到1个苹果,现在我想让每名烈士都能吃到5个苹果。”支先生边说边将苹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烈士墓前。
支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从小喜欢跟她讲抗美援朝的故事,长大后更是想让她进入部队,虽然由于身体素质原因未能如愿,但她很支持父亲为抗美援朝烈士送苹果的行为,“虽然不能像先烈一样参军报国,但能为他们送上苹果,我也感到十分光荣。”
陵园内每名烈士墓前都有5个苹果
另一名年轻女子是支先生的侄女,目前在深圳工作,今年是第一次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送苹果,她说,这次回家听说表妹和她父亲送苹果的事,她便立即加入了进来,“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但在给烈士们送苹果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很有触动,以后每年我都想让先烈们吃到沈阳产的大苹果。”
《一个苹果》是抗美援朝亲历者张计发所写的一篇散文,也是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并被改编为电影《上甘岭》。
据澎湃新闻报道,1952年10月14日晚,张计发作为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带着160多人的队伍投入到上甘岭战役中。10月30日晚10时,7连的目标是夺回上甘岭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历经血战,全连战士只剩下8人,终于稳固了597.9高地主峰。
在上甘岭战役中,比战斗牺牲更残酷的是没有水。张计发说,步话机员常常急得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
为了将物资送往阵地,后勤运输人员大部分牺牲在封锁线上,第15军紧急采购了8万斤苹果,但最终只有一个苹果送到了张计发所在的主坑道。就是这一个苹果,在7连每个人手中传了一圈,谁也没舍得吃。张计发只好用激将法:“这么多人,连一个苹果都消灭不掉,怎么打敌人?”说完,自己在苹果上咬了一点皮,传给其他人。就这样,8个人一点点分食了1个苹果。
(极目新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