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的戈壁滩上,有五个每字占地数百平方米的“为人民服务”大字,曾是空军飞行员的“空中路标”,如今在越野车的漂移中伤痕累累。27岁的B站UP主“略靠谱旅社”(本名王磊,也称陆遥)自驾2000多公里,用20吨砂石、27车次转运、一周昼夜劳作,修复了这些被破坏的标语。“吉林一号”卫星免费为他拍摄修复效果的照片,在太空中见证了这一历史印记的重生。修复行动在网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首先,这些标语并非随意书写,它们是革命文物级别的训练辅助设施,是承载着人民空军发展历程的“空中路标”。当年第八航校的官兵们在没有卫星定位的情况下,用皮尺仔细丈量,用木棍勾勒出字的轮廓,通过 “刮除黑石露出碱土” 的方法,一铲一铲地挖出了这些标语,并与其它字体一起共同构成“空中导航矩阵”。如今第八航校虽已成历史,但这些标语却代表了新中国和人民空军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见证了人民空军的发展历程。它们不是摆在那儿让人随便看的风景,而是正儿八经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大字所铭刻的精神,已内化为人民空军不变的灵魂,流淌在人民空军的血脉中。它们既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承载着军民鱼水情和空军奋斗史的精神文化遗产。
因此,对于之前的越野车肆意飘逸破坏行动,各方反响激烈,人民空军表态批评,国防部旗下新媒体“钧正平”也痛批“这是踩踏历史、亵渎先辈的热血与奉献”。近年来,随着此地成为“打卡点”,一些游客为追求存在感,将历史丰碑当作宣泄的场地,留下了累累伤痕。这种为追求个人刺激而破坏具有明确标识的历史遗迹的行为,暴露了历史感的缺失与公共精神的淡漠,不仅违法,更是素质问题,是对集体情感与历史记忆的亵渎。因此对这些人民空军发展史上具有纪念价值的历史文物要加以保护,防止类似的事件继续发生。
可喜的是,修复视频引发全网共鸣。针对保护漏洞,哈密市文旅局联合公安、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发布了联合公告,推出了四项升级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是,博主这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引起了广泛共鸣。首先,当有人愿意为五个字跑2000多公里、找20吨石头、等一颗卫星,我们就知道,“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的信念。其次,自发行动既修复了物理痕迹,更守护了集体记忆,更引发了全社会对历史精神地标守护的关注。正如网友所言,这场修复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将历史地标与现实行动联动给了人们极大的信心:“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会在在苍茫戈壁上传承下去。
目前,标语修复区已整洁如初,新防护设施投入使用。从官兵筑地标到民众护地标,戈壁滩上的五个大字成为精神纽带,“尊重历史、守护精神地标”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当然,这既需要物质层面的修复与保护,更需要一代代人从精神层面的理解与继承,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印记真正抵住时间风沙,代代相传。
(作者:项向荣,来源:潮新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