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坏了就地修,烘干塔昼夜不停歇——直击长清秋收抢收抢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0-11 117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 见习记者 杨涛

飒飒秋雨中,张桐脸上已不似之前那般阴云密布。

作为济南市长清区德汇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站在田埂上,身后是正在泥泞中作业的履带式收割机。

11日上午,连绵的秋雨已经让土地湿度饱和,轮式收割机无法下地,只能靠履带式收割机深入田间。效率低就增加时间和车次,机器坏了便就地修理。前日开始,张桐带领农机手冒雨抢收,再将金黄的玉米粒送往烘干塔,两天时间成功抢收400亩土地。

这是山东省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全力组织秋粮抢收抢烘的一个缩影。截至9日,全省已投入5431台履带式收获机进行抢收作业,并动态公布1800多个粮食烘干服务点信息,省市县三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开通172部热线电话,24小时值守,及时协调解决机收困难。

“下雨效率确实低了。”张桐坦言,正常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100多亩,雨天只能收六七十亩,“筛子容易堵,粮食浪费率高。”但他并不慌张,现在农场内实行两班倒,24小时连轴干,充分利用烘干塔,一天可以抢烘湿粮超过400吨。

热风呼啸,玉米粒在塔内经过三道热风、一道冷风的处理,水分从30多个点降至14至15个点,达到安全储存标准。此外,通过数字化技术,烘干塔可以每半小时采集一次风温和粮温,技术员可以随时调整参数,确保粮食质量。

这种专业化、规模化的烘干能力,在阴雨连绵的秋收时节显得尤为珍贵。在为张桐自家5000多亩农地抢烘的同时,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及时的烘干服务。“很多农户的玉米放在架杆里都发芽了,必须及时烘干才能存放。”张桐说。

山东省农业农村部门推出的“三秋”机收保障热线、用油优惠等政策,以及组织的1312支应急抢收服务队、526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共同构建起一套应对阴雨天气的生产服务体系。

“雨只要一停我们就会全力抢收,计划10月27日前完成收割工作。”张桐站在烘干塔前,机器的轰鸣声仿佛为他的话语注入了力量。虽然播种期将比往年推迟20天左右,各项成本也有所增加,但能够最大程度抢收归仓,已让这位老农人能更沉着地面对眼前的挑战。

责任编辑:郭辰昊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