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站在悬崖边,他们成了最亮的那束光。
一封经由12345热线转来的感谢信,悄然抵达日照心脏病医院。
信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从绝望到重生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有温度的医疗”最生动的诠释。
您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全家最慌乱的至暗时刻
这是患者家属王某在感谢信中的动情诉说。不久前,他的父亲因严重血管钙化面临手术抉择——病情复杂如行走悬崖边缘,而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副院长、心内科第二主诊组主任解新星,成为了照亮这个家庭最慌乱至暗时刻的一道光。
确诊那天,全家像掉进了冰窟
来自五莲县的王先生被确诊心脏血管三支病变,外院造影显示前降支(LAD)、回旋支、右冠均存在狭窄伴重度钙化,在OCT指导下治疗至LAD远段,由于血管钙化严重,导丝在转弯处通过困难,未能开通狭窄的血管。
“既盼望顶尖专家主刀,又怕延误治疗……”家属在感谢信中回忆,那是全家人最慌乱无措的时刻。
而这一切,因为遇到了解新星主任,发生了转变。
我来协调,请最好的医生
这句简单的承诺,在家属听来“如定心丸般让悬着的心落了地”。
面对高难度手术,解新星主任联系葛均波院士中山医院团队陆浩教授。这不是简单的专家会诊,而是一次为生命负责的全力托付。
那个雨夜,他们并肩为生命而战
9月27日,介入室外秋雨淅沥。
当陆浩教授指着心脏造影告知“钙化严重、V型血管、手术难度大”时,家属描述“手瞬间冰凉,像站在悬崖边”。而解新星主任的一句“家属别急,陆教授刚才说的是技术难点,也正是他的专长。我也会全程守护。一起等好消息!”让焦急的王先生一家如沐春风。
这简短话语,被家属形容为“一颗温热的糖,慢慢化开了喉间的苦涩”。
晚上十点,手术顺利结束。
当陆浩教授展示着术前术后对比造影,宣布“血管打通,血流正常”时,解新星主任站在旁边,向家属点头示意,“眼角的笑纹里全是藏不住的欣慰”。
医者仁心,刻进骨子里的品格
术后康复期,解新星主任的关怀仍在延续。
“每次查房都仔细询问恢复情况,连饮食禁忌、活动量都一一叮嘱”;护士们说解主任总“盯着”护理记录,“生怕有一点疏漏”。
如今王先生已经出院,恢复到正常生活。住院时,他总跟病友念叨:“解主任是个实诚人,不只是技术好,更把我们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日照心脏病医院,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专业的治疗,还有家人般的温暖。”
有人说,好医生有两种:一种是用技术治好病,一种是用技术 + 温度治好 “心”。解新星主任显然是后者 —— 他继承了葛均波院士团队 “精益求精” 的技术底色,更把 “医者仁心” 刻进了日常:是用专业诊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担当,是介入室外守护的耐心,是术后查房时的细致,更是在患者最无助时,那句 “我陪你们一起等” 的温柔。
悬崖边的守护者,照亮生命的光
在日照心脏病医院,解新星主任的 “光” 不是个例。从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顶尖的医疗服务,到医护人员把患者的小事当成大事办,这里的每一份努力,都在诠释 “技术为基,温度为魂” 的医疗理念。
在这里,技术的高度与医学的温度始终并行——
既有攻克复杂病变的硬实力,也有理解患者恐惧、抚慰家属焦虑的软关怀。
当生命站在悬崖边,这群白衣使者成为了那束最亮的光,照亮前路,温暖人心。
正如家属所言:“在日照心脏病医院,有这样一群有担当、有温度的医者,生命终将被温柔以待。”
(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