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见习记者 冯子芯
这里有济南市国有柳埠林场海拔最高的林区——跑马岭林区,这里有海拔800多米的瞭望台——跑马岭瞭望台。在这片茫茫林海中,今年47岁的护林员王守焕已经走了26年,他站在树影里,自己也成了一棵坚韧的树。
林区“三大最”
在济南市国有柳埠林场跑马岭林区(以下简称“跑马岭林区”)海拔800多米处,有座灰色四层小楼,门口处写着一对门联:“瞭四面八方保南山平安,望绿水青山护百姓幸福”,旁边的墙面上写着六个大字——“跑马岭瞭望台”,这里被王守焕称为“柳埠林场乃至整个南部山区森林防火的‘眼睛’”。
每天一大早,王守焕站在跑马岭瞭望台的最高处,拿着望远镜,望着远处的林间,查看林情。林海中任何风吹草动,尽收眼底。作为跑马岭林区的主任,从1999年开始,王守焕在跑马岭林区走山窜林了26年。时至今日,他仍觉得,护林人员是一群很“傻”的人。“大家的‘傻’是坚守,坚守在林间几十年如一日。”
跑马岭林区海拔800多米,森林面积1万多亩,多年的护林经验,王守焕总结出了跑马岭林区的“三大最”:“在林场辖区内,我们林区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林区,最高海拔达到898米;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林区,占林场总面积36983亩的三分之一;更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8%。”
(王守焕)
林区的这“三大最”,在王守焕看来,并不是什么轻松事,对护林员们的工作来说,是实打实的压力。“站在山上往下看,和站在山下向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们在海拔高的地方往远处看,一眼望去非常辽阔,很容易造成‘灯下黑’,也就是说,看不到身前情况,处于一个视觉盲区。”王守焕一边查看树木枝叶有无枯黄,一边走向林间深处。
跑马岭林区内树木横看成行,青翠耸立。粗略估算,这些树木已经50多岁了,称得上是王守焕的“老大哥”。王守焕数不清林区里到底有多少“老大哥”,他知道的是,林区山高林密,山林耕地错纵交叉,林沿村多,社情复杂,同时毗邻旅游景区,游客多,人员流动较大,要保护好它们,绝不是简单事。
“我们林场一线务林人员不能想着按点下班,也不能想着节假日休息,我们就是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林区巡检,跟林子‘打交道’。”王守焕说,包括他在内的每个护林员,对管护的片区做到熟练掌握。
要做好心中有数,唯一办法是多走、多看、多记,为此,王守焕每天至少要走20里的山路,还要往附近村子和景区发放“防火明白纸”。“老一辈护林员和我说,既然选择了干护林员,就得有担当,我得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王守焕说。
瞭望台的瞭望生涯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泰山的‘后背’。”在跑马岭瞭望台的四楼平台处,王守焕指着远处的山说。站在瞭望台上眺望,远处的山峦起伏,青山如黛,景色如诗更如画,薄雾似轻纱,把一方美景纳入怀中。
王守焕如今所在的瞭望台海拔807米,可视范围10公里,担负着仲宫、柳埠、西营等重点区域的瞭望工作,对整个南部山区的防火瞭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是王守焕护林生涯的重要时间节点。2015年2月,跑马岭瞭望台老一辈的护林人员相继退出护林工作,急需人员补充。该选谁到瞭望台合适?最终,王守焕被派到这里工作。“瞭望台和巡山护林的工作,还是不太一样,瞭望台更多是预警汇报工作。”王守焕说。
刚参加工作时,王守焕跟着老一辈的护林员巡山护林,积累了许多经验,对巡山护林的工作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不过,到了新岗位,该如何观察、瞭望?一开始,王守焕也摸不着头脑。
“都说站得高、看得远。刚开始从事瞭望工作时,真分不清到底是云、是雾、还是烟。”王守焕坦言,遇到沙尘暴、雾霾等天气,森林笼罩着一层薄雾,常分辨不清是烟还是尘,地理位置也常判断出错。
十年转眼即逝,王守焕在此期间经常向老一辈工作人员询问、学习、探讨,总结工作经验教训,长此以往,一旦发生火情,王守焕能够快速判断出火情发生的方位,更不用提云、烟和雾的区别。
在瞭望台的四楼小屋,是护林员休息的地方,只有15平方米左右,屋里有两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干净整洁。通常,在屋外眺望观察后,王守焕等护林员也在这里值班,在几扇窗户前轮流观察。
“这其实是‘瞪眼班’,24小时始终绷着弦、瞪着眼。”王守焕说,这一环节是森林防火中的“人防”,十分枯燥,但一刻也不能松懈,“为了防止晚上打瞌睡,我们会喝很多水,多上厕所,为的就是要让轮换值守的人不能睡太熟,有紧急情况时随时起来换班”。
同样枯燥的工作还有“机防”。
来到瞭望台二楼的监控室,屏幕上镜头的视角时而上仰,时而俯瞰。“我们瞭望台目前有5名工作人员。楼顶人防,监控室机防,人机配合,白天看烟,晚上看火,在监控室的人要时刻盯着屏幕,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比楼上的人还累。”王守焕说。
坚守的岁月有苦有甜
在跑马岭林区,山林形成了绿色围墙,映照着蓝天白云,上演着生态协奏曲。面对着绿油油的一座座山头,王守焕的笑容里有着独属他的成就感。
“这些年做的这些工作还是挺值得的。”在王守焕的记忆中,进入林场的第一个年三十是在林区的日常巡检中度过,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这种生活将会是今后的常态。26年的护林生涯,26个春节,几乎一半以上的春节,王守焕都在林区度过。
(受访者供图)
在十多年前,当时王守焕十一岁的儿子曾来到林区体验。当晚王守焕正值班,便带着儿子在瞭望台睡下。当年的瞭望台是建设在一处通信设备房顶上的,仅有一层移动板房,条件十分简陋。“晚上的时候,孩子起来了,对我说,‘爸爸,我替你看着’。”一开始王守焕还以为是儿子住在高处,挺有新鲜感,事后才知道,原来孩子害怕了。“当时风太大,风声呼呼的,他回家后跟妈妈说,他害怕了。”
如今的瞭望台早就不复以往的模样,不过,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还是不少护林员们的常态。工作的繁忙、艰苦,他们也已经习以为常。
跑马岭瞭望台的温度比市区低10℃左右,2023年春节,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24℃,如此低温的天气下,空调已经无法运转,甚至泼水成冰。而王守焕更心疼的是,积雪太厚,压塌了一些树枝,有些树还被大风连根拔起。“那年是我至今遇到最冷的一年。”
除了极端状态和防火期外,护林员们最繁忙的时间段往往是在假期。每逢假期,山上游客变多,护林员们巡山后,都要交替吃饭。王守焕举了个例子,如果是端午假期上午十一点开始吃饭,那么一部分护林员先回去吃饭,其他人员就在林区盯一会儿。“在吃饭节点很容易出现状况。”
因护林员们长年累月的巡山,林间早就走出了一条小路。这条路不宽,刚好一个人走过,蜿蜒崎岖地向森林深处延伸。山记得、树记得,王守焕们巡山护林的身影就在这里留下,始终不曾抹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