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胃、强心肺、固肾脏!老祖宗留下的秋季养生秘籍,全是干货

央视新闻 10-09

养生需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秋季养好脾、肺、肾

给身体“充能”

不用器械、不挑时间

来看老祖宗留下的养生秘籍↓

01

养脾胃

为秋收冬藏打基础

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到“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也就是说,脾胃不好的时候,其他脏腑也可能不好,身体就会虚弱。

秋季不仅要养肺,更要先养脾——脾为肺之母(五行中土生金),且脾主运化(负责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心肺,同时排出食物糟粕)。若脾胃功能弱,气血津液难以滋养心肺,秋季收敛的能量储备也会不足。

功法推荐:八段锦

八段锦中的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是调理脾胃的经典动作。其核心在于通过“一上一下”的牵拉,激活脾经与胃经。

📢动作要点:一托、二穿、三举;手上举时掌根上撑,手掌微旋拧;腋下悬空。

按摩推荐: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央,具有健脾和胃、温通阳气、强身等功效。将双手掌心搓热,交替温暖神阙穴即可。

饮食推荐:南瓜红薯小米粥

健脾养胃、滋补身体,秋冬季进补正当时。将小米、南瓜、红薯按照1:1:1的比例,加水煮成粥。

小米:作为一种碱性谷物,入脾经、胃经,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小米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膳食纤维、铁元素及维生素E,水分也比较充足,可以帮助缓解便秘、养血养颜。

南瓜、红薯: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对视力有一定好处,能够缓解视疲劳及眼睛干涩。同时,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还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帮助预防皮肤角化,使皮肤红润细腻、更有弹性。

需要注意的是,南瓜、红薯比较甜,对血糖有一定影响,三种碳水食材煮成粥后,升糖指数比较高,糖尿病患者谨慎食用。

02

养肺收敛清气

为冬藏蓄能

秋季主“收”,肺需收敛清气,为冬季“藏精”做准备。肺主皮毛、朝百脉,养肺关键在舒展胸腔,促进气机升降。

功法推荐:八段锦、五禽戏

模仿仙鹤翱翔的“鸟飞”动作,以胸腔开合带动双臂起伏,能有效舒展肺经,增强心肺功能。

重心平移,独立升降,提膝展臂(如鹤翅展开),胸腔打开;

下落时胸腔微收,感受由内而外的开合;

平衡不佳者可双脚平行站立,专注胸腔开合。

此外,八段锦中的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也具有提高肺活量,增强肺功能的作用。

📢动作要点:双手搭腕于列缺穴;手变八字掌时掌根外撑,注意各手指位置。6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3组。

穴位推荐:尺泽穴

尺泽穴是人体自带的养肺穴。每天揉一揉、按一按,能缓解咳喘、咽喉疼痛。

饮食推荐:山药、莲藕、鸭肉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属“娇脏”,秋季干燥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肺部疾病。

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物,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还有一些丰富的活性成分。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益气养阴,健脾益肾。

莲藕的有效成分,包括莲藕多酚、莲藕粗多糖等。生莲藕性寒凉,可清热润肺、凉血行瘀,还可以止咳、止渴;熟莲藕性温和,可养胃补阴、健脾益气,还可以养血、补血、止泻。

中医认为,鸭肉味甘甜,性寒凉,归肺、胃和肾经,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补肾利水的功效。

03

养肾

固护根本 藏精迎冬

《黄帝内经》强调秋冬季“无扰乎阳”,阳气需缓缓收敛,藏于肾中。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养肾可从强腰健脊入手。

功法推荐: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

肾主骨,肢体的功能活动与肾密切相关。适当运动,有助于激活肾阳,强筋健骨,通脉活络,增强抵抗力。

八段锦中的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通过幅度较大的俯仰腰身来进行“两手攀足”的动作,从而达到健固腰肾、疏通经脉、调理人体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动作要点:两腿绷直;抬头、塌腰、翘尾闾;用手臂带起身体。

此外,马王堆导引术中的引腰,通过旋脊、推腰等动作,温煦双肾,强健腰肌,还能缓解腰部不适。

穴位推荐:肾俞穴、命门穴和神阙穴

人体自带“补肾开关”?医生介绍,补肾养生可以多按肾俞穴、命门穴和神阙穴这3个穴位,能够养肾温阳。

饮食推荐:黑芝麻、海参

每日可用50克黑芝麻反复煮水喝,油不溶于水,将黑芝麻煮水喝,既能养生补肾,又可避免摄入过多油脂。

海参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含有18种氨基酸和3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益精血、补肝肾的作用。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房超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