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宋祖锋 通讯员 王璐
初秋时节,山东平度田野间果香四溢,丰收盛景与游人欢闹相映成趣。连绵的葡萄园中,果实累累,农户忙于采摘分拣;田埂步道上游人如织,拍照留念,笑声与劳作声交融。作为山东省产粮大县“十二连冠”,平度还拥有2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1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综合机械化率达9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近年来,平度依托资源禀赋,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率先发展区,聚焦农业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发力培育300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通过做强做优农产品、衔接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品种培优、品牌驱动、全链升级的特色发展路径。
平度大泽山镇高氏庄园冰葡萄酒。冷斌 摄
精耕特色
唱响农品品牌
又是一年葡萄成熟时。在平度市大泽山镇的葡萄大观园内,连片的葡萄架沿着山谷地势层层延伸,翠绿的藤蔓交织成荫。绿叶掩映下,红润饱满的果串格外诱人。
“咱这片土地透水好、光照足,糖分积累足,种葡萄再合适不过。”葡萄大观园经理梁晴指着身后的上百亩葡萄园说道。这里栽植了玫瑰香、泽山一号等多个品种的葡萄,相继培育出泽山早香红、卓越黑香蜜、超抗巨早红等优质品种数十余个。
作为国内葡萄种植的核心产区,平度当前已集聚300多个葡萄品种,其中核心栽培品种达40余种。丰富的品类储备不仅让大泽山葡萄形成了从清甜爽洌到醇厚绵密的多元口感谱系,更使平度成为业内公认的葡萄研发“硅谷”,是当之无愧的新品种培育、优系筛选和技术转化的关键阵地。
而大泽山葡萄“果大、色艳、味浓、甜度高”的标志性品质,既得益于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天然禀赋,更离不开种植技术的持续迭代——从精准水肥管理到绿色防控技术升级,再到品种培优与本土适应性改良,一系列技术创新为葡萄品质筑牢了“硬核”支撑。
在葡萄智能温室,科技感扑面而来:各处布设的传感器,正24小时不间断采集土壤墒情、气象变化及葡萄生长动态等核心数据;温室中央的后台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值、实时更新的曲线与生成的分析结论,清晰勾勒出每一株葡萄的“健康体检表”,生长细节一目了然。
依托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数据支撑,种植户不仅能全面掌握葡萄生长进程,还可在农技专家的远程指导下,对灌溉、施肥、温湿度调控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把控、精细化管理,同步完成从种植到采收的全程可溯源记录,让每一串葡萄都带着“科技背书”的品质保障。
30余个国外葡萄新品种在这里“生根发芽”,新品种得到进一步培育、展示、推广,葡萄供应从一季变四季,这便是科技赋予大泽山葡萄产业深度发展的关键力量。
纵览整个县域,马家沟芹菜、崔家集樱桃西红柿、店子秋桃、旧店苹果、云山大樱桃……不少村镇都在探索中找到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农作物。
“我们秉承‘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了葡萄、小西红柿、菌菇等多个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志平介绍,目前平度市有8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8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全力打造了“平度优农”区域公用品牌,县域经济正在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崔家集镇樱桃西红柿元素小品。付丙航 摄
深拓加工
延伸价值链条
从大泽山镇出发,驱车60公里,记者来到“中国西红柿之乡”——崔家集镇。
日光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小灯笼般的樱桃西红柿正处于关键生长期,樱桃西红柿正成为当地富民产业和甜美名片。得益于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善,樱桃西红柿能够满足深加工需求,产业链在不断延伸。
在普诺米斯饮品有限公司展示车间,小番茄汁、胡萝卜汁、芹菜汁等各种果蔬汁映入眼帘,生产车间里正在进行小番茄汁的生产加工,生产原料——樱桃西红柿来自距离厂区只有几百米的大棚内。
“咱们这一瓶小番茄汁大概需要30多颗小西红柿经过4道工序制作而成,萃取的都是小西红柿中的精华,维生素、叶酸、果胶等含量丰富。”青岛普诺米斯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长青说。
从田野到舌尖,种植户的收益如何?董长青称,“由于原料都在本地,运输成本低,并且采取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保证了品质和产量,同时也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如小番茄汁,原材料小番茄是从当地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订单式采购的,农户上午在大棚里摘果,中午就能运到加工车间,形成了从种植、收获再到深加工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樱桃西红柿作为当地支柱产业,近年来正通过探索种植体系化、管理体系化、品牌体系化路径,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崔家集镇樱桃小西红柿设施栽培大棚总数发展到2600余座,种植面积1.6万余亩,年产樱桃西红柿9700余万斤,年销售收入8.8亿余元,带动村民年增收超6亿元。凭借这一股红色“柿”力,崔家集镇成功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10亿元镇。
如今,最初的扶贫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共富产业。“我们还配套改造村庄文化广场、西红柿文化主题街,建成西红柿研学基地和西红柿文化馆,形成2条乡村旅游特色文旅线路,通过发展‘采摘+民宿+农家宴’模式,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业、农家乐增收,农旅产业链条实现新的突破。”崔家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杰说。
文旅融合
激活田园经济
在店子镇的万亩桃园里,秋桃压弯了枝头,粉里透红的果实带着白霜,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这是店子镇特有的季节信号——秋桃熟了。
向远处眺望,茶山风景区树叶交织如锦,山峰在秋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仙境。山脚下的桃园与山上的风景相映成趣,一幅天然的山水丰收图尽收眼底。
近年来,平度市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工作,着重做好“旅游+乡村”融合文章,聚焦资源要素统筹、产业业态培育、基础设施优化、宣传矩阵打造等工作,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生机活力。
“我们立足全市农业资源禀赋,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持续打造‘大泽山葡萄节’‘云山樱桃节’‘旧店苹果节’等特色节庆IP,整合片区内乡间民宿、优质采摘园、红色场馆、特色村落等资源,串联打造亲子游、采摘游、登山游、研学游等新业态,以节庆助力产业升级,带动农文旅综合收入再创新高。”平度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培强称。
为保障游客的游览体验,将旅游“流量”变“留量”,平度市持续在农文旅融合上做文章。大泽山镇着力打造大泽山葡萄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占地2000亩的葡萄设施栽培基地、葡萄酒庄、冷链物流等,将园区建设成为半岛地区最大的新品种葡萄设施栽培基地、果汁酒基地、休闲采摘及康养基地,年产值达到2亿元,带动800多户群众增收2400万元。
同时,配合利用“印象大泽”相关场馆资源,加以改造设计,将“印象平度”场馆打造成“葡萄+红酒”主题综合文旅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五龙埠、天池岭、芝莱山三大生态旅游风景区,区域内建设葡萄采摘园380多家,农家宴200多家,建设高档次的葡萄长廊3600米。9月以来,大泽山游客量超30万人次。今年大泽山葡萄节后的首个周末,镇内核心葡萄园区及主要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显著,周边民宿、农家乐预订率高达95%以上。
“今年,我们还创新推出了‘萄你欢喜’大泽山葡萄文创雪泥、大泽山专属定制饮品,以味觉传递平度独有的‘葡式浪漫’。此外,新版大泽山旅游导图、文旅地图定制扇,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极大便利并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大泽山镇党委书记钟杰说。
丰收的背后,是平度这片土地蓬勃涌动的发展活力。当前,平度正锚定方向、全力推进——以农业高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以物流大流量打通产销脉络,以休闲新时尚激活消费场景,农文旅融合的深层潜力正加速释放。
在这片土地上,枝头的累累硕果,既是乡村振兴坚实步伐的见证,也是百姓日子越过越富足的生动注脚;而关于平度的丰收故事,还在伴着田畴里的生机,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