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实习生 孙雨彤 通讯员 高颖
作为拥有126年历史的青岛城市供水核心力量,青岛水务海润自来水集团(以下简称“海润自来水集团”)始终秉持“优质供水,服务社会”的宗旨。“十四五”期间,海润自来水集团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国企改革,通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升级供水设施与智慧服务体系、攻坚民生服务优化等举措,构建起覆盖1075.78平方公里、服务152万余户的现代化供水网络,在保障供水安全、提升服务温度中书写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民生篇章,彰显百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传承与担当。
现代供水网络完善日供水百万方
作为青岛城市供水核心力量,海润自来水集团肩负着主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及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区部分区域的供水重任。近年来,海润自来水集团以人民为中心,深度契合城市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居民用水体验,构建起综合日供水能力101.35万立方米、服务面积1075.78平方公里、覆盖152余万用户的现代化供水网络,形成包含4座主净水厂、18座贮配水池、23座加压泵站、1185座二次供水泵房、1座城市饮用水水库、2条原水输送渠道及4000余公里输配水管网的全链条保障体系,“丹心润万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十四五”期间,面对居民用水需求刚性增长、供水保障压力攀升、重大工程攻坚提速、外部政策环境复杂等多重挑战,海润自来水集团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使命,以党建引领深化国企改革,在供水保障体系重构、智慧水务转型、服务能级跃升等关键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动能赋发展
海润自来水集团深入推进“一三四五五”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体系落地,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按照“树一流形象、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标准,构建以“丹心润万家”为核心、11个二级党建品牌为支撑的党建品牌矩阵,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立足供水生产服务全链条,深入推进党小组与生产班组“两组融合”,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嵌入生产经营的“最小单元”,全面激活党小组和班组“双细胞”,在原水供应、安全运行、用户服务、水质安全等供水全环节凝聚力量,为城市供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红色根基”。
深化改革破难题国企活力再跃升
“十四五”期间,海润自来水集团牢牢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聚焦供水主业,优化经营布局,探索“主业深耕+降本增效”协同提质的经营模式,以改革“组合拳”破除发展瓶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运营效率的双重跃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答卷”。
在资产规模方面,海润自来水集团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举措,实现资产总额大幅增值,截至目前,资产总额突破49.42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9.7%,为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营收效益方面,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供水效率等方式,实现经营效益稳步增长,年营业收入较“十三五”末增加16.78%;同时,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均效能,人均营业收入,增幅达27.6%,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企业经营效率的显著提升,更彰显了集团在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团队战斗力方面的扎实成效。
针对历史欠费清缴这一行业难题,海润自来水集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一户一策”清缴方案,累计清缴历史欠费超1.2亿元,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降低了经营风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扫清了障碍。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让海润自来水集团的国企活力充分释放,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历史性跨越,更构建起“主业清晰、管理高效、效益显著”的现代化企业运营体系,成为青岛国企改革提质增效的典范。
资源整合促融合城乡供水同发展
“让城乡居民喝上同一管网、同等品质的自来水”,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民生公平的重要目标,也是海润自来水集团“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海润自来水集团积极响应全市“坚定促进水务等业务板块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总体部署,以“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为核心,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打破城乡供水壁垒,让优质供水资源惠及更多城乡居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海润自来水集团与崂山区平台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成立青岛崂山海润水务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区域供水资源、统一管理标准、优化服务体系,构建起“城乡融合、资源统筹、管网互通”的大水务发展格局,为崂山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供水服务。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推动了城乡供水服务标准的统一,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到同等品质的供水服务,迈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关键一步。
针对王哥庄街道片区“靠天喝水”的困境,海润自来水集团顶格协调推进,贯通产芝水库原水管道,实现大桥水厂通水运行,彻底解决当地供水安全难题。如今,王哥庄街道片区居民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历史,用上了与城市居民同质同源的放心水,这一民生工程也成为海润自来水集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筑牢安全防护网供水保障提质效
供水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海润自来水集团从多维度升级保障体系。在供水调度上,深度分析辖区用水需求变化,统筹本地与客水水源调度,完善保障方案与高峰供水应急预案,推行“清单式”挂图作战,创新“三级DMA分区计量+智慧水务平台漏损预警”技术,强化水厂产能、管网输配及末端治理,构建“原水—工艺水—管网水—末梢水”四级联控体系,实现全流程安全可控,预计“十四五”末总供水量达15.49亿立方米,日均自来水供水量约84.83万立方米。在水质保障上,立足安全优质供水主责,构建“源头预警—工艺调控—管网溯源”三级水质保障体系,提前三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新国标;依托HACCP水质精细化管理体系,完成110余次水质纠偏流程、13.8万余项次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管理全流程“可溯源、可评价、可验证、可更新、可分析”。在安全风险防控上,结合供水行业“点多、线长、面广”特点,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融合安全风险控制与生产工艺流程,常态化排查整治隐患,构建防汛“市区街企、上下游、左右岸”防御共同体;高质量完成“六项机制”建设,依托崂山水库智慧水厂操作平台实现危险源风险等级实时预警,建设成果获市级唯一最高优秀等次评价,经验在全市推广。
攻坚重点强基建设施能级再提升
深度对接青岛城市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海润自来水集团累计投资15.11亿元,实施市区35公里老旧管网改造等26个省市级重点工程,形成“工艺升级-管网更新-智慧赋能”三位一体基础设施升级格局。工艺升级方面,完成崂山水厂、海润丰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并通水,惠及近万户农村居民,工程获评“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等荣誉,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与安全韧性。管网更新方面,推动供水管网系统化更新,完成42万户市内水表改造、470处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69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624处二次供水泵房标准化改造,疏通城市供水“毛细血管”,解决老旧小区“用水难、水压低”问题。智慧赋能方面,建成“五站一中心”智慧巡检平台,搭建“智慧水库”管理系统,实现库区水位、水质等核心参数全时全域感知,为科学调度与风险预判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推动供水经营生产向“智治”转型。
深耕民生优服务国企温度暖人心
“青水管+”服务品牌成为海润自来水集团为民服务的亮丽名片。海润自来水集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升级,架起与市民的“连心桥”。率先推出“青水管+”服务,主动协助用户排查维修供水企业产权外用水设施,前置化解服务纠纷,解决“盲管区”“产权外”痛点问题,该模式获评青岛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开展“零点工程”600余次,利用夜间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实现“施工不扰民、服务不断档”;推行“移动营业厅”“绿色通道”等便民举措,累计办理业务50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让市民“少跑腿、好办事”,“水管家”服务形象深入人心。
从1899年首个水源地到如今的智慧水务网络,从保障基本用水到追求高品质服务,海润自来水集团以一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供水篇章。站在126年发展新起点,海润自来水集团将以“打造区域供水资源综合服务商,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供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为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安全、智慧、低碳、韧性”现代化供水体系建设,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供水保障。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