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所新校“加速跑” 1.65万个学位回应“上好学”期盼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面对学龄人口“排浪式”增长的压力,青岛再次将学校建设列为2025年市办实事,打响教育扩容攻坚战。今年,青岛市计划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幼儿园,预计新增优质学位约1.65万个。透过“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的硬核机制,一批现代化学校正加速落地,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近年来,青岛持续迎来学龄人口高峰,“峰谷交替”的入学压力不断考验着城市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自2018年以来,青岛连续八年把学校建设纳入市办实事,2023至2024年平稳渡过小学入学最高峰。2025年,攻坚再度升级——2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启动。

青岛市教育局通过三项机制全力保障项目推进:一是实施台账月报制度,全程动态跟踪17所续建、3所新建项目进度;二是常态化开展现场督查,高效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三是将建设成效硬性纳入区市政府教育履职评价,逐级传导、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17所续建项目已完工15所(完工率88.2%),3所新建项目已开工2所(开工率66.7%)。市南区青岛七中北楼重建项目、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实验学校、西海岸新区的烟台路小学(海王路小学西校区),高新区第二实验初中等学校已于今年秋季投用,现代化教学楼、智慧教室、多功能运动场馆等设施配备齐全,同步配齐骨干教师团队,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获得感持续提升。

除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学位储备也在同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青岛市处于人口净流入的态势,学龄人口会呈排浪式变动趋势。高中段学龄人口近期将缓慢上升,到2032年达到峰值,普高学位需求急速扩增。为满足入学需求,青岛市教育局按照“优化布局、挖潜扩容、扩优提质”的原则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建设,统筹规划普通高中教育设施布局,合理预留普通高中教育设施发展空间资源。充分挖潜现有普通高中教育设施,在普通高中需求强烈区域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近几年先后完成青岛三中、青岛十六中、青岛十七中改扩建,通过挖潜扩容,有效增加三校普高学位供给。为满足广大群众对入读优质普高教育资源的期盼,目前青岛市教育局在全面推进青岛五十八中北校区、青岛二中东校区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优质普高学位3600个。后期,青岛市教育局将结合入学人口变化,持续推进高中规划建设,满足青岛市普高入学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批高中在校区设计上更贴合课改需求:学校教学、生活、运动三区相对独立,减少彼此干扰;为满足选课走班需求,新建改扩建学校,新建教室数量较传统模式进行了大幅提高,并对教室使用面积进行了合理增加,如青岛三中、青岛十六中等学校的新建普通教室由原来的使用面积由67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左右;教学楼走廊规划增加学生储物空间,满足学校走班教学使用需求,增加交流共享空间,满足学生交流师生谈话需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每个宿舍内单独设置卫生间、洗澡间,提升学生住宿舒适性。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更是城市未来的基石。青岛以持续八年的扎实投入,回应百姓“上好学”的期盼,不仅缓解了学位的“数量焦虑”,更在质量与布局上超前谋划。这一批批新校建的不仅是教室和操场,更是千万家庭的教育信心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在人口结构变动与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双重挑战下,青岛正用实际行动,夯实每一个孩子的就学路,也为城市未来蓄能。

责任编辑:管慧晓

尚青龙

坚守记者本份,做有态度的新闻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