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台雪超 通讯员 陈振
在胶东半岛中部,青岛莱西市,72万居民曾面临这样的就医困境:遇到复杂些的病症,就需要奔波几十公里到青岛市区就医。2023年之前,作为全市唯一缺少三级医院的县域,莱西市一度被称为医疗卫生“洼地”:5家县级公立医院彼此同质竞争、资源分散,16家镇街卫生院及464家一体化村卫生室能力薄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突出,优秀医疗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患者外流现象严重。
依托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莱西市创新性开启“城市三级医院托管县域医共体”改革探索,为破解县域医疗“不强不优”难题、筑牢基层群众健康防线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莱西市居民在乡镇全程医疗服务分中心和慢病管理工作站进行健康咨询。
系统重构:
“整体托管”破解县域医改难题
为从根本上改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散、弱、浅”的困境,莱西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重构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将原有5家县级公立医院先行整合,再联合所有镇街卫生院及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形成一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此基础上,引入市属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对全部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托管运营。这种创新性的“城市三级医院托管县域医共体模式”,全面推动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
五大路径:
实现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真提升
真放权,构建县域整合市级托管新机制。莱西市委、市政府整合县域全部公立医疗卫生资源,打包组建莱西市医疗集团,赋予青岛市市立医院在集团资源调配、人员招引、干部聘任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共建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由莱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委书记共任管委会主任,莱西市财政、医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形成党委政府“一体推进”、市级抓指导、县级抓统筹、部门抓协同、集团抓落实的高位推进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医管委会议,研究审议集团建设发展事项,建立加强集团建设管理政策保障体系,明确28项运行监测考核指标,进一步提升集团治理效能。
青岛市市立医院派驻莱西市医疗集团专家为患者做手术。
真融合,实施技术人才科室一体化统筹。青岛市市立医院立足医教研全方位管理,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延伸。青岛市市立医院选拔137名高水平专家进驻莱西,其中常驻专家82名,特聘专家55名;“平移”临床医技学科32个,医疗、护理、药学等副高级以上专家担任临床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每周在莱西工作不少于4天。聘任青岛市市立医院12位知名专家兼任集团学科中心主任,全面开展带教、培训、进修,选拔重点学科科教负责人14名,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培训120余次,组织200余人到青岛市市立医院轮训,致力打造“带不走的队伍”。实行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标准,成立14个质量管理委员会,新出台管理制度18项,修订完成核心医疗制度36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真重组,打造整体规划错位发展新体系。按照“一院多区”管理模式,对原来的五个县级医院进行学科重组,明确各院区功能定位,打造1个综合性院区(莱西市人民医院院区)、1个中医院区(莱西市中医医院院区)、3个专科院区(以精神专科为主体、老年慢病为特色的莱西市市立医院院区;整合全市皮肤病诊疗资源的莱西市皮肤病诊疗中心;承担妇幼专科特色的莱西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同时,配套普通康养、临终关怀2所康养中心,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卫生院,构建全域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协同发展布局。推行外科系统、皮肤诊疗、院前急救等学科整合,新开设介入放射、医学美容等诊疗科目,进一步细分骨科、普外等亚专科。实施医共体“六统一”管理,推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改革,卫生院全面融入集团一体化发展框架,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服务体系有效衔接。
真下沉,梯次帮扶逐级赋能服务同质化。乡级层面,遴选16名骨干医师下派担任卫生院业务院长,组建50人市县巡诊专家团队,120名卫生支农医师定向帮扶,搭建59个名医基层工作站,县乡联合门诊、共管病房建设全覆盖,“一院一策”为每个卫生院打造1-2个特色专科。村级层面,在全国率先将远程心电医疗服务覆盖至所有村卫生室,智慧随访设备和康复理疗设备配置率、使用率100%,新改扩建标准化卫生室110个,通过每月乡村医生大讲堂提升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
青岛市市立医院派驻莱西市医疗集团专家下沉基层为百姓提供健康服务。
真共享,搭建门诊住院综合平台一张网。重建29个专业质控中心,形成全域质量管理控制网络。建立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审方中心等八大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依托青岛市“健康青岛”平台,搭建“市-县-镇-村”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立上下联动的全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全莱西公立医院一个门诊、一张病床”场景,患者在基层就可享受到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一站式”服务。以人民医院院区为依托,开发“住院患者出院计划管理平台”,打通全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卫系统,实现患者病历、评估数据、照护记录、随访结果全流程线上流转,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共赢答卷:
一场“动真格”的改革带来多方共赢
两年多来,130项新技术、新项目在莱西落地,填补了心脏外科、微创等县域医疗空白,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个,县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政府、医院与群众多方获益的局面逐步清晰。
莱西市政府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显著改善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9个百分点,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下降8.88%,医保基金使用更可持续。
改革盘活了县域医疗资源。莱西各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学科建设水平迈入青岛区市级医院前列。2024年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量增长14.25%,手术量增长30.80%,三四级手术量增长42.5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4.36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下降0.52天,核心能力和运营效能实现“双提升”;镇街卫生院年门诊量增长43%,医疗服务收入增长14.7%,常见病多发病向基层回流趋势明显。作为托管方的青岛市市立医院,践行公立三级医院的社会责任、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基层为资深专家、骨干医师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年轻医师在帮扶实践中获得锻炼成长,医院影响力持续扩大。
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基层群众。以往必须进青岛市区才能完成的高难度手术,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病人不动专家动”成为新常态,切实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扎实的成效使莱西先后获批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项目和省医共体建设样板县,为改革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