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雏鹰”到“独角兽” 青岛市全周期护航企业茁壮成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近年来,青岛市持续强化政策供给、要素集聚和服务创新,推动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目标,力争到2027年累计培育雏鹰企业不少于200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500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不少于80家、独角兽企业不少于20家,形成“发现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新经济高成长的企业发展新生态。

精准施策

构建起全周期培育体系

在战略定位上,高成长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瞪羚、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高成长性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成长性高、创新性强等特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青岛市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初步构建起“雏鹰-瞪羚-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全周期培育体系,着力打造新经济高成长企业蓬勃发展的“青岛生态”。

在政策保障上,青岛市构建起“梯度培育+精准赋能”政策体系。自2020年起,青岛市出台《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新认定的山东省瞪羚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独角兽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累计为335家山东省瞪羚企业和8家独角兽企业发放奖励资金1.9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申报积极性,2020-2023年新认定瞪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92.5%。

三年计划

累计培育雏鹰企业不少于2000家

为全面提升瞪羚、隐形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研究出台《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坚实企业成长梯队、营造优质企业发展生态三大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累计培育雏鹰企业不少于200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500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不少于80家,独角兽企业不少于20家,确保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为了确保目标的完成,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牵头开展精准挖掘培育、市场开拓拓展、金融服务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引育驱动、企业内驱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等七大重点行动。

四级培育

支持区市打造高地

近年来,青岛市持续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成效,非常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雏鹰企业1049家、山东省瞪羚企业527家、隐形独角兽72家、独角兽企业17家。2024年新认定山东省瞪羚企业186家、通过第四批瞪羚企业复核38家。

而青岛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的脚步,仍在加速中。

未来,青岛市将继续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打造全链条培育体系,建立“雏鹰企业筛选—瞪羚企业培育—隐形独角兽企业认定—独角兽企业突破”的四级培育机制。

打造特色品牌,支持区市打造高地。支持有条件的区市打造瞪羚、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培育高地,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打造“青岛瞪羚谷”“独角兽岛”等特色品牌,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青岛。

促进资本赋能,开发专属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瞪羚、独角兽企业的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如瞪羚信用贷、独角兽企业并购基金、隐形独角兽企业直投基金等。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定期举办融资对接会,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沟通桥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设立新经济企业专项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瞪羚、独角兽企业。

强化智力支持,开展人才引育活动。优先推荐瞪羚、独角兽企业内高层次人才参与各级人才评定,享受相关人才政策。鼓励新经济企业通过咨询顾问、技术入股、课题合作、设立高端人才载体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组织“新经济企业进校园”专场招才引智活动,协助企业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

健全协同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探索建立市领导定期调度和市区两级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协同推进机制,定期研究新经济企业培育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创新建立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考核评价机制,明确目标,细化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青岛市正以全链条培育、全方位支持,推动高企业成长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未来,青岛市将持续优化新经济发展生态,助力更多瞪羚、独角兽企业崭露头角,打造高成长企业的“青岛生态”,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能级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崇真

尚青龙

坚守记者本份,做有态度的新闻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