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二公司:精工未来家园,赋能城市产业新高地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9-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海风拂过胶州湾,秋阳洒向正在崛起的楼群。9月18日上午,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一期北区项目现场,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个总建筑面积超8.6万平方米、投资额1.96亿元的现代化综合社区,不仅承载着区域产业升级与人才安居的梦想,更成为中交一航局二公司进军城市建设的标志性作品。从跨海大桥、深水港口到高端房建,从“交通大国重器”到“城市精致生活空间”,中交集团正在用实力证明:国之巨擘,不仅能攻坚“大基建”,也能精工“细活”,在一砖一瓦间浇筑品质,于一厘一毫处践行承诺。

速度与绿色并行:

海边工地掀起“静音风”

9月18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一期北区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从2022年5月9日开工建设,到如今提前实现主体封顶,背后是1000多个日子里中交人的日夜赶工。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建安分公司经理司方介绍,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秉着“诚信履约,用心浇注您的满意”的服务信条,以科学的管理、精细的施工,高效地完成了一期北区项目全部主体封顶。

“我们首先从人员上充分配置,比如原来一个工程量需要7个木工去完成,为了加快进度,我们增加到9个人,原本三天完成的工作我们缩短到两天。”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一期北区项目经理常明仕介绍,项目推行“日清日结”工作法,强化日计划管控和隔日部署,通过合理增员、穿插作业,实现“事不过夜、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速度源于技术革新。项目团队在房屋建筑领域首次采用“吊升井道与井道电梯结合”的施工工艺。吊升井道模板实现井道结构的“复制粘贴”,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井道电梯不受天气和场地影响,安全高效、节能环保。两项工艺的强强联合,不仅节省了大量工期,更成为公司推广应用的典范。

此外,项目建设过程还通过BIM模型实现智能化数字模拟建造。常明仕自豪地介绍:“虽然很多工程都在用BIM,但我们用得更用心,技术团队对施工方案不断优化,力求施工更加精准有序。比如,我们通过提前‘预演’管线排布、工序衔接,有效规避了传统施工中频发的交叉冲突问题,真正实现了技术指导施工、数字赋能管理。”

眼下,站在项目工地最高处远眺,青岛滨海活力运动中心、即将建成启用的山姆超市、青岛大学附属滨海实验学校尽收眼底,未来这里除了人工智能产业聚集之外,还将形成“运动+教育+购物”一站式生活场景。

不仅确保速度,项目团队用严格执行绿色文明施工,匹配区域的高品质:施工现场采用全封闭管理,装配式围挡可周转使用,美观实用;临时道路定时洒水,雾炮机、喷淋系统全天开启,实现“施工作业不起尘”;大门处设置噪音监测点,数据实时上传平台,动态调整施工时间;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及时清运,产生量严格控制在不大于300吨/万平方米……在这里,绿色文明施工不只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习惯。

质量与品质共进:

从“水工技艺”到“房建精品”

“钢材选名厂,混凝土讲配比,专家驻场监督从图纸到模具的全过程。”常明仕强调,作为一个紧邻海岸的项目,高水位、软地基是工程施工面临的首要挑战,项目团队以刚性自防水结构为基础,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加FQY高性能膨胀剂和防腐阻锈剂,大幅提升地下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从材料层面筑牢建筑的“生命线”。

在提升质量的同时,项目还通过“双优化”实现提质与降本的双赢。铝模施工工艺优化使住宅外墙与主体结构一次浇筑成型,彻底消除后期砌筑导致的渗漏风险;综合管线优化实现各类管线合理排布,减少交叉作业与材料损耗;“永临结合”的消防系统在施工阶段用作临时消防,项目竣工后直接转为正式系统,避免重复投入。

这些技术成果不仅应用于实践,更获得行业认可:“井道内施工升降机施工工法”和“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外墙挂板施工工法”获评局级工法,“吊升井道与井道电梯结合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获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截至目前,项目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

安心与严谨相依:

把“本质安全”钉在每个角落

“安全是1,其他是0。没有安全,一切归零。”建安分公司安全总监张忠民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施工人员心中。

项目部以新安全生产法和中交集团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为纲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面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高支模、深基坑等4项超危大工程和5项危大工程,项目严格执行专项方案编制、专家论证、作业审批、领导带班、联合验收制度,实现全过程闭环管控。

2025年初,项目全面开展年度风险辨识,确定26项风险点,逐一制定预控措施,明确责任岗位与应对流程,形成“风险管控清单”并全员宣贯。所有大型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均选用三年内新机,并附二维码电子档案,扫码即可查阅检测、维修记录。临边防护、临建设施均按企业安全标准化图册设置,应急管理体系涵盖1份综合预案、10个专项预案和12个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确保响应迅速、处置有效。

“今年6月份,为了应对汛期到来,项目部组织开展‘双盲’防汛救援专项应急演练,没有脚本,没有提前预知,拉响警报,一声令下全体人员集合,模拟门口雨水倒灌,所有人各司其职,每一项应急工作都完美完成。”张忠民说,更接近“实战”的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所有人员可以“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为进一步夯实“本质安全”,项目还推行设备“三关制”管理:准入审核、日常维保和退场把关,真正做到从入场至退场全周期安全可控。截至2025年6月,项目已组织各类检查26次,发现并整改隐患305项,实现“管理覆盖每一个工作面、每一台设备、每一位人员”。

透明与匠心相融:

样板层里看见“家的底色”

在项目实景样板间,记者看到了中交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亲眼见证中交集团将工程级标准,融入精装修的每一寸肌理。样板间清晰展示了房间每个部分装修的流程,透明化的细节展示,是对未来业主的郑重承诺。

“卫生间防水是装修的重点,在还没有做防水层开始,我们先做‘结构闭水’实验,让卫生间没做防水的时候就不漏水。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完成一道工序就做一次防水,总共还要做四次防水实验,每次水位下降无一点渗漏痕迹算合格,执行最严格的验收标准。”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克田介绍,不仅是卫生间内部防水,卫生间与外部连接处50厘米宽的区域,和踢脚线以上20厘米高的位置同样做了同等效果的防水,确保“一滴不漏”。

墙面平整、避免空鼓也是考验装修技艺的重要部分。工艺展区内,一张工序流程图吸引了众人目光。不同于传统家装的简单抹灰,中交采用“九道工艺+两次找平”的严苛流程:基层处理时用砂纸反复打磨至无粉尘,涂刷界面剂增强附着力,再挂网冲筋控制平整度误差在2毫米内;石膏抹灰后用2米靠尺逐段找平,两遍腻子施工均采用十字交叉法,最后经精细打磨和二次找平,才涂刷高品质乳胶漆。

考虑到青岛沿海多风雨的气候特点,项目外窗防水也堪称“教科书级操作”。窗外围主体结构留置企口,内高外低,底部及两侧填充防水砂浆,上口及两侧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填塞,窗口四周再涂刷聚氨酯防水并压框5毫米,最后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三道防线彻底阻挡海边风雨侵袭。

“我们坚持‘样板引路’,所有工序必须先做样板,经建设、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刘克田称,“我们要让业主看得明白、验得清楚、住得安心。”

封顶只是开始

产城融合助力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主体结构的封顶,标志着项目正式转入装饰装修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6年9月,这里将全面竣工并交付。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也将借此重要节点,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头部企业及高端人才落户,为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从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参建的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到如今在房建领域的精工细作;从跨越江河湖海的“大国工程”,到关乎人才安居的“小家烟火”,中交正以“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持续推动企业转型与城市升级同频共振。“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本工程全部封顶,不仅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完工,更是一种城市理想的实践,也是一个关于品质与创新时代的郑重回答。

责任编辑:崇真

尚青龙

坚守记者本份,做有态度的新闻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