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生态健康·多彩农业”唤醒乡村丰收季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5:5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晓丽 通讯员 袁晓婧

近日,微山县大棚里的白玉菇鲜嫩饱满,林地里蛰伏的金蝉暗藏生机,田垄的辣椒娇艳欲滴、垂挂枝头,……从温室到田间,一幅五彩的丰收画卷生动铺展。这不仅是土地的馈赠,更是微山深耕“多彩农业”、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大棚藏“金”:小菌菇撑起致富梦

眼下,微山县开发区鸿溢菌业的白玉菇进入采摘期。走进园区大棚,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菌架上,雪白的白玉菇争先恐后的露头,煞是喜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一派繁忙景象。

白玉菇又名真姬菇,肉质鲜嫩,口感爽滑,味道鲜美,市场需求旺盛,但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为此,园区专门配备智能通风和洒水设备,将棚内温度精准控制在25℃左右。“外面再热,棚里也得保持凉爽,通风、控温是头等大事。”负责人宋飞说。

目前,基地年生产真姬菇3650吨,实现产值2800万元,辐射带动带动新增农民就业300人次,食用菌种植、管护可增加农民就业人数600人次,周边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此外,微山县做好“菇”文章,打造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羊肚菌、真姬菇、平菇、毛木耳等食用菌栽培面积544亩,产值达到6000万元。

山坡生“绿”:林地变身生态致富园

金蝉是苏鲁一带百姓餐桌上的美食,蝉蜕则是疏散风热的中药材。当地人夜捕金蝉一直是老少皆宜的夏日娱乐项目。和过去不同的是,金蝉养殖已然成了带动富民的林下经济。在微山县驩城镇宋堂新村,村书记宋永瑞承包下300亩林地养殖金蝉,他算了一笔账:一棵树下能产出300多只,按每只1元左右的市场价,单棵树能实现300多元收益,预计能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金蝉幼虫在地下生长期间,可疏松土壤、促进林木根系发育;成虫出土后,蜕壳可作中药材,形成“林-蝉-药”产业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宋永瑞说道。

为用好本地林业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微山县不断探索“林地+”模式,让绿地生金,实施“党支部领办+标准化养殖+订单回收”的模式,让百姓打消后顾之忧。通过打造特色养殖品牌,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田垄添“彩”:“藕虾混养”点亮转型路

连日来,高楼乡的千亩“藕虾混养”基地喜获丰收,秋日的荷塘一片繁忙景象。藕农们抓紧有利时机采挖莲藕、供应市场。目之所及,尽是忙碌的采收盛景。

为积极推动农业转型,高楼乡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将小闸管区、利民管区等地的稻田和荒地进行整合,打造了大规模的藕虾混养园区。浅水藕与小龙虾的混合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养殖户牟金冬对此深有体会,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模式,藕虾混养每亩地的年产值大幅提升,达到了8000至10000元,纯收益也在5000元左右。为农民增收和农业规模化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目前,高楼乡藕虾混养面积已扩大至4万余亩。

“多彩农业”的红火,是微山县立足农渔优势,深耕特色农业的生动缩影。微山县将持续探索湖区农业转型升级道路,聚焦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张晓丽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