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泽坤 实习生 葛同同
当下,Z世代正在以其独特的消费观念、多元的兴趣取向和对精神体验的重视,深刻重塑当下的消费市场格局。这群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力量,既以鲜明的个体标签打破传统认知,又在代际共性中折射出新的消费哲学。在品牌选择中他们究竟遵循怎样的决策逻辑?对品牌特质有着怎样的价值排序?在Z世代眼中,理想的品牌应是留白式的想象空间,还是能引爆情绪共振的能量符号?面对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品牌又该如何构建深度连接,在Z世代的心智图谱中占据独特坐标?
为解锁Z世代消费行为的底层逻辑,探索品牌年轻化转型的突围路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别邀约省内高校相关领域学者展开深度对话,共同解码这一新兴消费群体塑造的商业新范式。
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林晓杰。
嘉宾名片:林晓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品牌创意,核心在人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IP形象日益成为品牌连接Z世代的重要媒介。您认为一个成功的IP,其核心魅力在于什么?您如何看待其在品牌年轻化战略中的长期价值?
林晓杰:成功的品牌虚拟形象/IP,核心魅力还得是“人设”和叙事,技术拟真度只是辅助。就像近期很火的哪吒,他身上叛逆又正义的人设以及独特的故事叙事,让大家记住了他;也像孙悟空,凭借敢于挑战困难、追求自由的鲜明形象和经典取经故事,被全世界熟知,他们都不是单纯靠拟真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师生都要延续去做的事情。在品牌年轻化战略里,这种有魅力的虚拟形象就像“青春密码”,能持续和年轻人玩在一起,增加粉丝粘性,提升长期圈粉效果。
Z世代:为认同与喜悦买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认为当下新青年的消费观、消费方式和以往有哪些不同之处?能否分享一些年轻人比较喜爱的品牌并谈谈背后的原因?
林晓杰: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跟以前真不一样了,不再是光看牌子够不够大、价格够不够贵,更讲究“这东西是不是懂我”。以前买东西可能是“别人有我也要有”,现在更像是“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比如买个杯子要ins风的,穿件衣服得是国潮设计,连喝杯奶茶都得选那种能发朋友圈、有故事感的。
提起年轻人喜欢的品牌,比如:国潮里的李宁,李宁把“中国李宁”四个大字印在衣服上,花西子把东方彩妆和古风包装玩明白了,年轻人觉得这才是“文化自信”,穿出去、用起来有面儿。还有像元气森林,靠着“0糖0卡”戳中怕胖又想喝饮料的年轻人,瓶子设计得小清新,拍照好看;泡泡玛特的盲盒更是“上瘾”,拆开前的期待感、收集隐藏款的成就感,直接拿捏了年轻人的“悦己”心理。另外,像B站、小红书这种平台本身也成了“品牌”,年轻人在上面学知识、分享生活,甚至愿意为会员、周边买单。总的来说,现在年轻人花钱,是为自己的喜好、价值观和情绪价值买单,“我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文旅品牌传播的未来:虚实融合,打破边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近年来许多旅游地的爆火,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和推动。您如何看待这类内容风潮?你认为优秀的旅游类短视频应具备哪些要素?
林晓杰:很多旅游地靠短视频火了起来,毕竟视觉会直接冲击人的感官。一个有意思的短视频就像给旅游地开了个“线上窗口”,能让大家快速“种草”。不过这风潮吧,有好有坏——好的是确实带火了不少以前没人知道的宝藏地方,给当地经济添了把柴;但也得小心,有些视频拍得太“照骗”,游客去了发现货不对板,反而容易招骂。
要说优秀的旅游类短视频得有哪些要素?我觉得首先得有“钩子”,开头三秒钟抓不住人,划走就没了!可以是一个绝美的镜头,或者一个有趣的梗。然后内容得“真”,别光靠滤镜,实实在在展示当地的特色,比如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小吃、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玩法、或者某个有故事的角落,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再有就是得有“代入感”,多用第一视角拍,让观众感觉“我也去了一趟”,配上点轻快的音乐或者合适的BGM,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最后,信息点要“清晰”,比如地名、怎么去、有什么注意事项,稍微提一嘴,大家想打卡也方便。说白了,就是要让人看完就一个念头:“哇,这个地方我必须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虚实融合”的体验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方式。您认为山东文旅品牌应该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实体资源转化为线上体验的数字化产品,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林晓杰:在数字化时代,“虚实融合”体验已经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方式。山东的文化底蕴深厚,山东文旅品牌可以利用VR、AR等技术,把泰山、孔府、海滨等实体资源变成数字化产品,这样人们就可以在线上体验这些美景,不受地理限制。比如,戴上VR眼镜就能“爬”泰山,感受十八盘的险峻和日出的壮丽;用AR技术,扫一扫孔府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孔子和弟子们生动的场景;海边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让人仿佛置身沙滩,享受阳光和海浪。这些数字化产品不仅能让年轻人在线上体验到山东的美景,还能激发他们实地旅游的兴趣。
当然,现在技术更新迭代的很快,我们也要注重XR,人工智能的应用。
让大学生参与品牌传播,精准传达年轻人心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大学生”这个群体当下是品牌短视频的“创作者”而不仅仅是“观看者”。“青年品牌官”计划是否可以考虑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品牌的影像创意与制作中?
林晓杰:当下,大学生观看短视频以及创作简易短视频的现象极为普遍。他们不仅能够精准表达年轻群体的心声,还深谙如何运用镜头讲述契合同龄人喜好的故事。这种与生俱来的“网络感知能力”与真实特质,远胜于品牌方独自闭门制作广告的效果。邀请大学生担任“青年品牌官”,使其直接参与影像创作,不仅能够挖掘出年轻人真正关注的要点,使内容更具传播力,还能助力品牌在学生群体中提升知名度,是一项极具价值的举措。
品牌创作好故事的核心永远是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AIGC技术正在重塑短视频和影像创作的生产流程。在您看来,品牌应如何前瞻性地布局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以保持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
林晓杰:AIGC目前在视频和影像创作过程中可以带来很多便利,比如它能一键搞定抠图、生成素材、智能剪辑等“脏活累活”,解放人力去做创意,但缺不了人脑把关情感和叙事。尤其是细节上,视频故事的连贯性。品牌布局要抓准三点:一是人机协作,比如用AI批量生成素材库,团队再进行筛选优化;二是打造个性化体验,像用AI实时生成用户互动剧情,让年轻人玩起来;三是降低创作门槛,开放AI工具让粉丝二创内容,把技术变成吸引Z世代的社交货币。但,我想说的是:工具再牛,好故事的核心永远是人。
青年群体消费偏好映射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如何看待《新青年、新消费——2025大学生喜爱品牌调查》这个项目?
林晓杰: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其消费偏好与关注焦点直接映射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该研究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对于企业而言,研究成果可发挥消费行为“指南针”的作用,助力企业精准洞察年轻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与价值取向,从而优化产品研发路径与营销策略;对于消费者群体而言,该研究提供了基于实证数据的青年消费行为分析,具有非主观臆测的客观参考价值。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