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晓燕
1991年,微山湖4岁女孩因卵巢脂肪肉瘤,面临生命严冬。绝望之际,时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现山东省脐血库首席科学家沈柏均教授提出通过混合脐带血移植挽救其生命。该方案在当时全球尚无先例,风险与希望并存。
术后一个月,女孩肿瘤包块奇迹消失。这一创举在世界医学界引起巨大轰动,被评为“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由此也拉开了我国脐血临床应用的序幕。
为了让更多此类患者重获新生,沈柏均教授及科研团队向国家卫健委申请建立脐血库。承载着拯救生命的殷切希望,1993年9月15日,山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下简称:山东省脐血库)率先筹建。于90岁高龄的沈柏均教授而言,山东省脐血库如同他亲手抚育的孩子,见证了他从零起步,在临床应用中初试啼声,在储存数据中积累智慧,在质保质控中锻造筋骨。如今,山东省脐血库总储存量已多达92万余份,储存量全球领先。
践行初心,守护万家希望
脐带血储存,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血液保存,更是为一个新生命及其家庭储备的独一无二的生物宝藏。
今年6月,一份在山东省脐血库静静沉睡了四年的 “生命火种” 被悄然唤醒,为日照4岁男孩安安(化名)点亮了重生之路。通过自体脐带血移植,他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得到有效治疗,于7月28日成功出院。
而这并非孤例。在山东省脐血库,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生命备份”整装待发。每一份脐带血的背后,可能衔接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孩子的未来。
“孩子好了,谢谢你们的帮助!”8月20日,琪琪一家为表达感谢,专程前往山东省脐血库赠送锦旗。琪琪一家从菏泽定陶特地赶赴山东省脐血库,亲手将一面锦旗赠予山东省脐血库的工作人员,以表达他们深深的谢意。
回忆起漫漫求医路,琪琪妈妈赵娟的声音依然哽咽。2019年,刚出生两个月的琪琪就开始反复感冒发烧,此后一家人奔波于各大医院,“基本上不是在住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2021年5月31日,一岁多的琪琪在齐鲁医院被确诊为免疫缺陷病,彻底根治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当时已怀孕6个月的妈妈毅然决定储存二胎的脐带血。经检测,妹妹的脐带血与琪琪配型10个位点全相合。2024年2月,琪琪在北京儿童医院成功完成移植手术,“手术效果很好!嵌合率很高!”——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喜极而泣。
手术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琪琪的身体逐渐恢复,那个曾经躺在病床上无力的孩子如今已经重获新生。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也因她的康复而重获欢笑。
每一份脐带血的应用如同一份生命火种的播撒,所到之处延续“脐迹”。延续“以干细胞技术守护生命”的初心,山东省脐血库肩负起守护者与连接者的双重使命——它不仅是珍贵生物资源的储存库,更是无数家庭的健康保障卫士。
目前,全世界脐带血库数量已超500家,脐带血冻存数量已超过750万份,其中超200万份的脐带血来自中国,山东省脐血库以92万余份的储量遥遥领先。而在应用方面,全球范围内临床应用案例已超8.5万例。在我国,临床应用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已超4万例,其中山东省脐血库的出库案例已超2.3万例。
当前,山东省脐血库不断扩展临床服务版图,与500余家临床应用单位建立合作,临床应用覆盖区域不断增加,已达28个行政区,编织起了一张覆盖全国、高效协同的生命救助网络。
质控精进,筑牢生命基石
每一份脐带血的长期安全存续,离不开脐血库从采集、制备到储存的精准把控,最终,脐带血会如神奇的精灵在-196℃超低温环境下休眠。
90年代初,为攻克脐带血超低温保存的技术瓶颈、保障移植手术顺利实施,沈柏均教授率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原山医大附属医院)牵头创立了“低温医学研究室”,为此后脐血干细胞的深度科研与临床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石。
如今,脐带血存储,环境革新、安全升级。山东省脐血库在环境洁净度及电力保障等方面严格监控,实时监测,根据需要随时补充液氮,为脐带血质量保驾护航。
同时,为进一步验证脐带血的储存质量和细胞活力,每一年山东省脐血库都会对冻存脐带血进行常规抽样检测。为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脐血库在抽检项目及检查方式的设置上更加科学化,其中包括——活性、计数、流式检测、CFU-GM检测、HLA分型等,检查方式也都是随机抽取,全过程盲测。截至目前,山东省脐血库已累计抽检冻存脐带血542例,抽检合格率100%。
一份高质量的脐带血,直接关乎疾病的治愈率与生命的未来。自建库起,山东省脐血库始终视质量线如生命线,56道制备工序、15项检测流程、232份标准文件、330份质量记录、102项管理制度……每一个环节均层层把关。
今年2月,山东省脐血库更是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获得FACT国际认证的细胞机构,这标志着其技术实力与质量管理体系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也意味着我国细胞治疗领域迈入国际标准化新阶段。此外,今年,由山东省脐血库主导,联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上海瑞金医院等38家顶尖医疗机构及50余位权威专家,还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脐带血临床输注专家共识》,该项共识对于规范脐带血输注操作流程、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促进细胞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创新不止,拓展医学疆界
从1988年,世界首例脐带血移植,妹妹的脐带血拯救了身患范可尼贫血的5岁哥哥,证明了脐带血移植的可行性,到世界首例混合脐带血移植的成功,脐带血的应用边界不断被拓展。
如今,脐带血的价值早已超越传统移植范畴,在再生医学前沿领域大放异彩,其被用于探索治疗脑瘫、自闭症、薄型子宫内膜、萎缩性胃炎乃至脊髓损伤等重大疾病。
作为国家卫健委批准的7家正规合法脐血库之一,山东省脐血库科研团队始终秉承“敢于异想天开、坚持科研攻坚”的开拓精神,积极投身于医学探索前沿,与多家顶尖医院及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脐血从“生命备份”向“再生医疗资源”跨越式发展。
2025年以来,山东省脐血库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牵手共建“脐带血移植定点医院”,进一步挖掘脐带血及相关细胞技术的临床价值。
项目研发是脐带血相关领域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进步,更关乎人类疾病治疗模式的革新。截至2025年7月底,山东省脐血库同省内外130多家单位建立科研合作,累计落地科研项目240余项,涉及肿瘤科、心内科、神经科、消化科、骨科、生殖科、新生儿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
每一项脐带血科研项目的诞生,终将汇聚成推动医学进步的磅礴力量。这些看似独立的科研突破,其价值远不止于解决某个单一病症——而是共同构建起一个以细胞科技重塑人类健康的崭新蓝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脐带血的潜能还在不断被挖掘。从分享“脐血输注治疗AML的探索”,到解析“脐带血助力不孕患者实现临床妊娠”,再到聚焦“脐带血调控天然免疫新型模式识别”……脐带血的临床应用图景被描绘得越发清晰与广阔。
时间是最公正的见证者。
如今,每一份脐血的精细处理、每一例成功的临床应用,以及一代又一代山东省脐血库科研工作者以严谨探索推动科研成果迭代升级,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山东省脐血库的坚守与价值。
未来,随着基因治疗、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的不断突破,这座“生命宝库”也将被赋予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推动脐带血医学事业迈向新台阶。
三十二周年,是回眸,更是前行。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