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21 156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

“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全村人都会捧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敬献给一群特别的“亲人”。

80多年前的除夕,500余名日伪军突袭朱村,八路军滨海军区四团三营八连火速驰援,经6个多小时激战击退敌人,用生命践行了对百姓的守护。

此后,朱村便以头一碗饺子缅怀牺牲的24名八路军战士。这一习俗成为齐鲁大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见证。

朱村大年初一为烈士敬献第一碗饺子

除夕夜的生死相护

1941年底,八路军115师四团进驻临沭,其中三营的七连、八连、九连驻守朱村。在朱村的日子里,八路军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骨肉相连的深厚情谊。

“八路军到朱村后住在我家那条街上,常来家里帮忙。”99岁的朱村战斗亲历者王希昌提起当年,仍难掩激动,声音微微发颤。“那时候部队吃饭艰苦,有时候去我家吃点,我跑到他那边去的时候也会在他那边吃点。八连在朱村就像自家人,和群众亲如一家。”

那时的王希昌年龄尚小,担任儿童团团长。他清晰记得,自己领着同学们做宣传、支援战斗:“八路军冲锋时,我们就在后面唱歌鼓劲。之前八连打仗时,我们就在阵地旁唱歌助威,看到受伤的战士下来,赶紧扶着送到安全地方。”

不止儿童团,村里的妇女连夜赶制布鞋、筹集粮食,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共同投身抗日洪流。

沂蒙支前馆雕像

1944年,岌山区的朱村、西山前一带,作为临沭县沭河以西的抗日根据地,像一柄楔子嵌入日伪控制的临沂、郯城两大据点之间,让敌人如芒在背。当年除夕,朱村百姓正忙着贴对联、办年货,黎明时分,500余名日伪军突然偷袭。

“那时候鬼子整天来扫荡,家家户户把包裹放在大板凳上,一听枪响就背着往河口跑。”说到这里时,王希昌眼中闪过一丝后怕,“八路军驻守在沭河东岸,听到枪声来不及向上级报告,八连就火速赶到朱村,在大庙一带与鬼子交火,战线一直延伸到树林和河岸。”

“当时日军武器精良,我们装备落后,战斗最激烈时,当地民兵和乡亲们背着手榴弹、抬着担架,冒着生命危险赶来支援。”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名誉馆长、义务讲解员王经臣说,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日伪军仓皇逃窜,而八连的24名战士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战斗结束后,朱村百姓挽留八路军战士过年,却被连长鄢思甲以“还有任务”婉拒。那个除夕,朱村没有了往年的欢声笑语和鞭炮声,只剩下对牺牲战士的无尽悲痛。大年初一清晨,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捧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来到战士牺牲的地方悼念。从此,每年大年初一成为朱村不变的祭日。

烽火中的军民鱼水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连虽离开了朱村,但军民鱼水深情早已在沭河岸边扎根。

2012 年,朱村村民在村两委带领下自发捐款,建成了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战斗纪念馆。“建馆时没有一张朱村战斗的照片,全靠回忆、挖掘资料和走访调查还原历史。”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李建丰谈起建设纪念馆时的不易。

馆内,“钢八连”用过的冲锋号、舒同亲笔题写的奖状等老物件,无声诉说着那段岁月。穿过展馆,走向朱村抗日烈士陵园。这里曾是钢八连战斗过的松林,高9.44米的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屹立向天,供后人怀念和追忆。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

“村里人代代讲述钢八连的故事,从小在我心里深深扎了根。”王经臣自纪念馆建成后便义务讲解,如今团队不断壮大,“一定要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世世代代不忘八连救朱村的恩情。”

“00后”讲解员胡文慧说,常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听众听到故事后眼泛泪花,这份军民情深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朱村的故事,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心的缩影。在齐鲁大地,无数类似的鱼水情故事,在战火中淬炼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

在山东烟台龙口丰仪店村,村民将烈士葬进祖坟,把烈士牌位请到家中世代祭奠,83年从未间断。“烈士葬进祖坟,就是我们的亲人”的誓言,道出了百姓对子弟兵最质朴、最深沉的认同。

龙口丰仪店村航拍图

1941年11月,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战斗中一名战士因失血过多陷入昏迷,危急时刻,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续写战士生命的希望。

枪林弹雨的阵地前沿,百姓与军队共赴生死。1938年临沂葛沟战役中,30个小时未进粒米的官兵坚守阵地,58岁的葛大娘和70岁的王大爷顶着炮火送来茶水、干粮和温热的“糊涂”粥。那句“老总们打日本,保卫咱家乡,这点心意算得了什么”,道出了千万百姓与子弟兵同呼吸、共命运的赤诚。

而八路军的“满缸运动”,每到一村先为百姓担满水缸,清澈的泉水里盛满了子弟兵对百姓的敬重。

“老百姓拥护军队,军队保护老百姓,这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李建丰的话道出了山东军民在抗战岁月中凝结的血肉联系。这份从烽火中走来的情谊,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力量,照亮新时代的征程。

责任编辑:李苗1

于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徐宁

直播有我!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