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细则明确了。
8月12日,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下月起的一年内,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不含信用卡业务的重点领域消费(如: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可以享受政策。
市场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视作一项金融领域的“国补”。目前不少银行根据借款人的征信状况、工作单位等背景,最低消费贷利率在3%左右,此次方案落地也意味着,消费者能申请到2点多的消费贷利率。
消费贷贴息、以旧换新、"国补"等形成叠加效应,有望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用。
上个月底,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后,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随即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尤受关注。
此次印发的《方案》明确了这项创新政策的细节。《方案》提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使用指定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且可追溯交易信息的部分可享贴息。支持范围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七大重点领域消费,其中大额消费按5万元上限贴息,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调整。
贴息标准与资金来源同步明确: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为防范过度负债,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消费3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消费10万元)。
经办机构阵容也浮出水面,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合计23家。
目前,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已表态。例如,农行称将自9月1日起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确保将国家政策红利切实惠及广大金融消费者,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办理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鼓励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以扩大政策覆盖面。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后,资金用途监管与使用效果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方案》内容来看,构建起了涵盖贷前审核、贷中监测、事后监督的全链条管控体系,确保贴息资金精准流向消费领域。
在贷款发放环节,机构需按市场化原则开展差异化授信,结合借款人资质合理设定额度、期限及利率,同时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追踪消费交易信息,从源头防范资金挪用风险。结息时,机构在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的同时,需以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告知借款人贴息详情,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贷款经办机构省级分支机构每季度需对下辖机构贴息数据严格审核,于季后5个工作日内向属地财政部门、金融监管局报送申请材料并抄送财政部监管局。金融监管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汇总,省级财政部门随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终审拨付。审核未通过的,相应核减贴息资金;已支付的,由贷款经办机构扣减或追回。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