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一年卖出25万只“痛包”,二次元热爱照进现实消费

果然财经 08-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

“你看这个《齐木楠雄的灾难》的吧唧(源自漫画、动画、游戏等IP的徽章类衍生品),是我花了28元收的,旁边这个《灵笼》的吧唧是在漫展‘集邮’时coser小姐姐送的。”橘子(化名)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痛包,手指抚过包上一个个马口铁徽章,眼里闪着兴奋。这个35元买的基础款痛包,如今被她挂满《文豪野犬》《原神》的周边,成为出入漫展时最亮眼的"身份牌"。

“痛包”,起源于日漫圈的“痛文化”,意思是“用喜欢的动漫角色铺满某物”。痛包的精髓就在于密集、铺排、拉满,一般挂的都是徽章和玩偶。因为这样的包会让人觉得“惊奇”“奇怪”,而日语中常用“痛々しい”表达这种脱离常规的奇怪。在汉语语境里,这种包装饰夸张,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好强、眼睛好痛的感觉,叫“痛包”也好理解。

(二次元爱好者橘子的“痛包”)

在闲鱼2024年发布的《二次元痛文化报告》里,像橘子这样的年轻女生还有很多——平台一年卖出了25万只痛包,其中90%的买家是女性,95后占比超70%,05后已占到四分之一。这种二次元的亚文化,正借着国漫国游的东风,在年轻人的追捧中长成一门火热的生意。

从“吃谷”到痛包:二次元消费的进化

“2011年玩PSP的时候,哪敢想现在能这么方便地买谷子啊。”作为资深二次元爱好者和同人文写手,树袋熊(化名)见证了国内痛文化的萌芽与爆发。那时候日游没有翻译,周边要靠拼团抽赏,热门角色总是捆绑一堆冷门款,“能吃到心仪的‘谷子’,比考试得第一还开心。”正是这种“来之不易”,让早期二次元爱好者格外珍惜手里的周边。树袋熊记得,那时候大家会用丝带、蝴蝶结把痛包装饰得像礼物盒,“不是为了好看,是觉得这些谷子值得被好好展示”。

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痛包”发现,其价格在30元——200元不等,销量高的店铺单品月销量在5000个以上,“痛包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学生党基本都能买得起,再用挂饰和徽章自行DIY,总花销也不算特别贵,”树袋熊介绍道,“价格不贵,还能展示自己喜爱的IP,逛漫展的时候也更容易找到同样爱好的人,大概这就是‘痛包’得以流行的原因吧。”

痛包的意义也在悄然改变,除了动漫和游戏IP,印着明星写真照片的徽章、棉花娃娃等,装饰在包上,也成为了“痛经济”的一部分。米粒(化名)是某女明星的十年老粉,她特意买了个大容量痛包,专门用来装偶像的棉花娃娃。“去见面会的时候背着,能遇到好多同好,就像暗号一样。”在社交媒体上,晒痛包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有人为了收集限量款徽章彻夜蹲守预售,也有人带着满包的周边去漫展“集邮”。

除了闲鱼等社交平台上,在线下,痛经济也异常活跃。在刚刚过去的7月11日-13日,BilibiliWorld2025(BW2025)期间,近90万人参与预约抢票,三天时间里迎来了共计167家全球展商、近800台痛车、超3万名 Coser,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万人次参展,较2024年上涨15万人次,同比涨幅达60%。与此同时,年轻人选择涌入商圈“分会场”谷子店买买买,参与联名活动的商场之一百联ZX创趣场,三天客流超24万、销售同比增长31%。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的市场体量已扩张至1689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00亿。

正版、盗版与“同人”:痛经济里的生意经

“你看这个《恋与深空》的吧唧,正版18块,盗版才四五块钱块。”树袋熊拿出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徽章对比,“但圈内人一眼就能看出差别,用盗版会被瞧不起的。”这种对正版的执着,让官方周边成了香饽饽。

游戏方显然深谙此道。2025年7月份,《恋与深空》的官方周边一上架就被粉丝疯抢,其中一款主题戒指,售价为258元,限时特惠价为228元,在短短的48小时预售期内,便突破了4000万元的销售大关。树袋熊表示:“大家都想给喜欢的角色‘冲销量’,好像买得越多,证明爱得越深。”在这种情感驱动下,正版周边的溢价空间被拉得很开,钥匙扣、立牌等品类,正版与盗版价差能达到15倍。

同时记者了解到,“同人谷”(基于某个已有角色或作品的衍生作品或商品)的出现,让这门生意更复杂了。“同人是二创自制,只要数量不超过200件,或者给官方报备过,就是合法的。”树袋熊表示,但现在很多人钻空子,“有些IP火了之后,谁都想分杯羹,同人谷的价格就会被抬得很高,这不就是割韭菜吗?”

热起来的痛经济:商机与隐忧并存

痛文化的火热,直接带火了一条产业链。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流通,每个环节都挤满了想赚钱的人。闲鱼数据显示,除了痛包,动漫徽章、定制贴纸、收纳册等衍生商品销量都在涨,甚至出现了"谷美"摄影、痛包清洗等细分服务。

在树袋熊看来,最头疼的是周边实用性太差:“买了一堆谷子,除了摆着就是背着,占地方还没用。厂家能不能用点心,做些能日常用的东西?”橘子也有同感,她的痛包里有一半徽章是全新未拆的,“舍不得用,又忍不住买,最后只能堆在盒子里。”

(杭州的一家“痛包”专卖店)

版权问题更是悬在头顶的剑。虽然圈内抵制盗版,但低价盗版产品仍在流通。有卖家为了规避风险,打着“同人”旗号卖盗版,让不少新手交了智商税。“前几天刚看到有人在小红书上众筹《恋与深空》角色IP的服饰打版出样,但毫无设计可言,完全没有体现出角色的特点,而且价格也不便宜,这不就是让大家往坑里跳嘛。”树袋熊无奈地说。

即便如此,年轻人对痛文化的热情丝毫未减。在他们眼里,这些贴满徽章的痛包不只是装饰品,更是情感的寄托。橘子说:"每次看到这些谷子,就会想起追番时的快乐,这不是用钱能衡量的。"这门由热爱催生的生意,其本质是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给平淡生活加点料。而如何让这份热爱既能保鲜,又能健康成长,是痛经济接下来要解答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志恒

张志恒

第一义在大胆,第二义在诚实不欺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