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守护・童享安夏 博兴县庞家镇“护青春”行动筑牢暑期防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10 118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金 通讯员 尹悦

“原来被同学欺负不是只能忍,法律能帮我们撑腰!模拟调解时,我还学会了怎么跟爸妈好好说心事呢。”刚参加完庞家镇“护青春 在身‘庞’”暑期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的初中生小焦,手里攥着刚领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手册,兴奋地跟妈妈分享收获。这场为期半天的活动,让像小焦这样的未成年人,在案例、互动与体验中,实实在在触摸到了法治的温度。

课堂筑基:“三维教学” 推动知识落地生根。本次“护青春在身‘庞’”暑期法治安全教育公开课,通过“案例警示+心理疏导+实践体验”的立体模式,让法治与安全知识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里。活动现场,派出所民警结合真实案例,剖析暑期高发的溺水、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风险,用“哪些地方不能去”“遇到危险该喊谁”等通俗语言圈出“安全雷区”;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温度计”“烦恼漂流瓶”等互动游戏,引导孩子释放压力、学会沟通;镇综治中心组织孩子参观矛盾纠纷调解室、“雪亮工程”指挥平台等,通过模拟调解实践,让他们掌握“听陈述、讲道理、促和解”的矛盾解决步骤。调研数据显示,活动后95%的孩子能准确说出“遇欺凌可找老师或报警”,80%学会了基础调解流程,让安全意识从“听过”变成“会用”。

联动织网:多方协同筑牢关爱保护屏障。对未成年人的守护,不止于一场活动。庞家镇以法治教育为抓手,构建起“自上而下、全域覆盖”的关爱体系。镇领导班子专题研究部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其纳入平安建设重点任务;村干部、网格员常态化走访辖区重点未成年人家庭,为困境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生活物资帮扶等暖心服务;同步创办“家长课堂”,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授课,破解“孩子叛逆怎么办”“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等育儿难题;充分发挥校法治副校长作用,定期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结合校园实际案例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爱心企业捐赠法治手册,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假期陪护,形成“政府主导、家校社协同”的关爱合力。

机制护航:常态举措守护重点群体成长。为精准呵护未成年人成长,庞家镇从“日常关注”入手,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由镇平安法治办公室牵头,联合学区、团委、妇联、派出所等部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碰头会,共享辖区重点未成年人信息——包括困境儿童名单、心理异常学生情况、校园周边安全隐患等,实现“一人一档、动态更新”。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组织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一对一”疏导,网格员每周上门了解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化解“无人管、管不好”的问题。“以前总担心孩子独自在家会出事,现在每周都有干部来看看,心里踏实多了。”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说。

全域赋能:宣教结合营造安全成长环境。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权益保护上,庞家镇坚持“教育引导+严管厚爱”并重。一方面,将暑期法治教育公开课活动内容剪辑成“线上课程包”,通过学校视频号、家长群推送,扩大覆盖面;开展“法治小卫士”评选,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法律、参与安全宣传。另一方面,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联合派出所严厉查处校园周边欺凌、网络诈骗等案件;对有轻微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及时送到矫治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矫治,既筑牢“不敢犯”的防线,又给出“能改过”的路径。

从一场让孩子“听得懂、用得上”的公开课,到多方联动的关爱网络,再到常态长效的守护机制,庞家镇正以“小切口”推动“大保护”,让法治阳光与人文关怀,成为未成年人暑期乃至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护身符”。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