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寇文奇
8月4日,《淄博市陶瓷琉璃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严旭介绍了该局在推动陶瓷琉璃非遗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情况。
严旭表示,淄博作为齐文化发祥地与历史文化名城,非遗资源丰富,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88项,其中陶瓷琉璃类65项,含国家级3项、省级19项。《条例》的发布,为进一步开展好陶瓷琉璃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持续打牢保护基础,完善陶琉非遗保护体系。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依据《条例》及现有管理办法,规范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认定、管理流程,支持陶琉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持续完善陶琉保护阵地建设。目前已建成陶琉类非遗博物馆、展馆24家(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鲁派内画博物馆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家(泰山瓷业、振华玻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处(博山陶瓷琉璃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现有阵地基础上,继续完善保护阵地网络,支持新建或提升一批传承、展示、体验、传播阵地,构建多级联动支撑体系。
深化拓展传承模式,夯实陶琉传承发展根基。坚持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传承推广双轮驱动。依托12家市级及以上陶琉类非遗工坊,扩大培训覆盖面。深化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培育一批高质量陶瓷琉璃专业人才。发挥好“齐传承”非遗课堂等品牌,研发更多特色陶琉课程,持续开展“非遗讲堂”“非遗研学”“非遗五进”等活动,力争惠及更多群众。
加大创新赋能力度,激活陶琉融合发展多元渠道。推动陶琉非遗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支持颜神古镇、周村古商城等景区引入更多陶琉非遗项目,持续丰富“开窑祈福大典”“琉璃烧制表演”“陶琉制作体验”等非遗活动形式,打造非遗特色景区、街区。推动陶琉文创创新升级,开发更多“琉璃五色石”盲盒、“琉璃花冠”等爆款文创产品。持续打造高水平品牌活动。近期,淄博刻瓷、鲁派内画等12件陶琉作品随山东舰出访;“淄博琉璃艺术展”正在国博举办,共展出琉璃作品183件(套),日均观展人次、文创收入双双过万。
下一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条例》为遵循,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持续在健全保护体系、夯实发展根基、激活融合发展动能等方面发力,推动陶瓷琉璃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