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集团三款核心产品获碳标签二星认证,“碳足迹”可追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0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孙铭

日前,中国食用油行业领军企业鲁花集团旗下十家公司的5S压榨一级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高油酸花生油三款核心产品,正式通过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碳标签评价,获颁《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碳标签标识使用证书》及《低碳产品供应商证书》。

此次鲁花获得产品碳标签评价二级星标等级认证,是目前国内碳标签认证的最高等级,也使鲁花成为国内农产品唯一二星低碳标签认证的企业。此次认证覆盖鲁花全国十大生产基地,标志着其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体系实现体系化、标准化、规模化落地,为食用油行业碳标识体系建设树立了典范。

从“碳足迹量化”到“全链减排”:

硬核技术筑牢环保根基

作为国内花生油行业领军企业,鲁花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的食用油企业,鲁花以“摇篮到大门”——原料获取+产品生产(包括废弃物处置)+运输(原料+产品)三个环节为评估边界,通过GB/T24067-2024与PAS 2050:2011双重标准核算,将三款产品碳足迹精确量化——这一成果源于鲁花多年持续推进的“节能降碳组合拳”:

在能源管理领域,鲁花创新供电容量动态调整模式,有效节电降本;在工艺优化层面,车间全要素精细化控制技术成为降本增效的新途径;在设备选用上,自主研发的先进加工设备使能耗降低15%的同时,效率提升3%。以源头治理减少全生产环节碳排放。

“每一滴鲁花食用油的碳足迹数据,都是对‘绿色生产’的具象化承诺。”鲁花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表示,集团已建立覆盖原料种植、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的碳数据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实现“低碳消费”可感知、可验证。

龙头引领:

从产业链协同到行业标准重塑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鲁花的碳标签实践正通过“上下联动”推动产业链整体降碳。

在上游,鲁花联合科研院所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油酸含量≥75%),在全国建立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和1000万亩原料种植基地,通过良种推广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带动千万农户参与低碳农业;在中游,其独创的5S物理压榨工艺被纳入国家标准,黄曲霉毒素去除等技术推动行业安全与环保标准双重升级;在下游,产品的碳标签已成为很多领域采购的必备条件,2024年,获得碳标签认证的三款核心产品在部队、学校、央国企、机关事业等单位的招标采购中,以绝对的优势中标,充分印证了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价指出,鲁花十厂同步通过认证,打破了“单个工厂减排易、全集团协同难”的行业痛点,其“技术共享+标准统一”模式为食品行业供应链碳管理提供了范本。目前,鲁花已牵头成立食用植物油碳足迹联盟,带动上下游多家企业建立碳核算体系,联盟成员单位平均能耗明显下降。

低碳赋能:

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跃升

碳标签不仅为鲁花带来环保效益,更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低碳属性助力企业接连获评市、省和国家“绿色制造企业”,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产品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吸引大量注重ESG理念的投资者关注。

在社会责任层面,鲁花将碳管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订单农业+碳汇激励”模式,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低碳种植基地的花生,带动合作农户全面增收;花生饼粕加工成蛋白肽水溶肥反哺农田,形成“种子—种植—加工—副产品利用”的循环经济闭环,年减少农业废弃物碳排放约2万吨。

行业引领:

从“绿色制造”迈向“绿色价值创造”

节能减排已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体系,并通过《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阶段性目标。鲁花从车间里的变压器调容,到田间的花生良种,再到消费者手中的碳标签产品,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以“小切口”推动 “大变革”,这场跨越全产业链的低碳实践,鲁花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以全产业链低碳转型的“鲁花模式”,诠释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和引领担当。

未来,随着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深化应用,鲁花将继续优化“田间到油瓶”的全链条低碳生态环境,深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建立全集团碳足迹实时监控平台;扩大循环经济版图,探索油脂产品在健康领域的价值;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建“低碳联盟”,推动行业碳标签覆盖率再提升,引领行业从“绿色制造”迈向“绿色价值创造”,为中国食品行业绿色升级和全球食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力量”。

责任编辑:武春虎

钟建军

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