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封杀”一贷款中介,监管加码能带来行业革新吗?

视点 昨天11:09 1315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一家贷款中介公司——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罕见地被多家银行集体“封杀”,包括国有六大行在内的十几家银行发布声明称,与该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关系,并提醒投资者警惕不法贷款中介风险。银行集体抱团“打假”,阵势不小。

据披露,鑫心惠邻于去年底成立,打出“携手××银行”“降息优化”等宣传标语,墙壁上曾贴有20多家银行的logo。据北京商报报道,鑫心惠邻提供的存量降息服务,实际上是业内并不陌生的债务优化,及使用更低利率的经营贷置换房贷。这可能会推高金融消费者的债务负担,在业内并不被提倡。

在被点名后,该公司将“降息优化”调整为“贷款咨询”。中国新闻周刊以用户身份咨询,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办“降息优化”业务,但“仅限网贷”,且强调“房贷不行,直转经营贷是违规的”。

换掉宣传语容易,但非法贷款中介的陷阱可能不会轻易消失。此前报道提到,除公示的收费价目,该公司还在另外的合同中提到评估费、公证费、过桥费、工本费等多种费用。冒名、虚假宣传、巧立名目收费乱象不止一日,还应追问是如何养成的。

当前,监管收紧是共识。2023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今年3月,公安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部署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其中包括聚焦贷款领域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

整齐划一,集体切割,是银行针对合规与品牌保护的必要举措。不过,行业自新不能只靠在个案上的表态,虚假宣传、乱收费、诱导违规贷款等行业乱象必须严厉整治。从假冒银行身份、虚构低息承诺,到巧立名目使综合融资成本飙升,再到风险转嫁给借款人,环环相扣的灰色利益链必须斩断。

银行不过度依赖贷款中介获客,授信管理责任和贷后资金管控不流于形式,才能堵住中介美化包装贷款资质、虚构交易合同等行为。监管加码就要严打这种“利益共同体”,截断非法利益输送,“银行追求规模-中介违规操作-风险转嫁至消费者”的恶性循环才能终止。

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野蛮生长期”结束,行业洗牌,优胜劣汰,合法中介要完成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客户个性化的贷款咨询和风险控制,如何为小微企业设计最优贷款组合方案,值得思考。只有具备财务规划、税务优化、债务重组等综合能力,成为客户的专业顾问,才是合法中介的出头之路。

(来源:红星新闻,作者:李晓亮)

责任编辑:张泰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