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实习生 魏子尧
“当时,我正踩着外机支架悬空作业呢,裤兜里的手机突然就震动了。” 说起公司征集志愿者驰援东北装空调的场景,美的空调济南怡诺网点的 “00后” 工程师赵景超仍记忆犹新。“去呗,反正没去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转头对搭档闫瑞京说。20岁出头、刚入行的闫瑞京抹了把脸上的汗,咧嘴笑称:“你去哪,我去哪。”
“从没想到出这么远的差”
俩小伙历时15小时奔赴东北
6月27日下午4点,两位“00后”工程师踏上了“闯关东”之旅。面包车后备厢里,梯子、小推车、电钻挤得满满当当。“不知道在东北会遇上啥问题,索性把能带上的工具全塞进来。”赵景超后来回忆。
夜幕渐沉,车灯劈开高速路的黑暗。起初两人还在聊东北的活儿好不好干,后来困得只剩“嗯啊”应答。凌晨三点在服务区短暂休整时,闫瑞京还觉得不可思议:“真没想到装空调,还能出这么远的差。”
次日清晨七点,车终于驶入吉林地界,这趟1300多公里的旅程,进程才过了三分之一。
稍作休整俩人便投入工作,可在东北的第一单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在济南,外墙一般有预留的外机支架,屋里也早打好了孔,但东北家家户户都得重新打孔、装支架。”赵景超说,最难的就是打孔,遇上钢筋多的墙体,有时得耗上1个小时。
第一单活,是栋老式居民楼,收拾好空调准备打外机支架时,电钻没钻了几下,整个机身就陷进墙里了。赵景超探头一看,加上保温层,墙体竟有60厘米厚。“电钻杆不够长,膨胀螺丝也短了。”向当地师傅打听才知道,得用五六十厘米的加长螺丝。初来乍到摸不清路,俩人光买螺丝就花了半天时间。
等闫瑞京拿着螺丝回来,赵景超找准外机悬架和打孔位置,一步步将外机稳稳挂在外墙上时,三个小时已经溜走。闫瑞京蹲在地上整理管线,手指戳了戳瓷砖下的保温层,“济南墙薄,这儿连内墙都做保温,打个孔最少半小时。”
从那天起,每天清晨六七点,两人就开着车穿梭在陌生街巷。闫瑞京负责缠管子,赵景超则系着安全绳在窗外作业。长时间悬空,安全带勒得肩膀生疼,可赵景超每次都得等外机固定牢了,才敢慢慢松口气。
“汗一点没少流”
但辛苦里也藏着暖
东北的30℃和济南的40℃,在他们身上都化作了同样的汗水。赵景超扯了扯湿透的工装,布料上印着大片汗渍。“济南今年太热,在外面晒一会儿就头晕;东北虽然温度低点儿,但活儿重,汗一点没少流。”赵景超说。
可辛苦里也藏着暖。“东北人都很热情,每次一进门,他们就准备好了水。”赵景超说,有位阿姨看着他们满身汗,硬是从冰箱里抱出冰镇西瓜;还有住户递来矿泉水,瓶身上还凝着细密的水珠。
“孩子快歇歇,这瓜甜,解解暑。”“师傅们远道而来不容易,喝口凉的。”这些瞬间让闫瑞京觉得,“咱这也算千里送清凉了,看着东北顾客用上我们装的空调,心里挺敞亮。”
在东北的日子,俩人每天的工作节奏像上了发条。闫瑞京缠管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胶带斜绕的角度都成了“标准动作”;赵景超系安全绳的速度快了不少,可高空作业久了,腰还是会酸。“那几天吉林大约30˚C,在外面待久了也会很热。”赵景超和闫瑞京每次安装空调,摸摸后背,汗已湿透衣衫。
“东北的墙,钻起来是真费劲儿。”赵景超算过:在济南,装一台空调,1个小时内就能完工;但在东北,工时起码两个小时起,有时遇上老楼厚墙,两个小时都打不住。
不过,俩人从没抱怨过,只是每天收工时,会在手机里记上一笔:“哪一个小区墙体含钢筋多,打孔需注意。”“老楼保温层厚,螺丝需备60厘米以上。”
直到离开东北
俩人也没来得及逛逛吉林
赵景超和闫瑞京在东北小半个月,俩人合力解决了很多从没见过的困难。“慢慢摸索,我们这一趟可长见识了。”闫瑞京介绍,在东北装空调的日子里,两人平均每天装5台。工作量虽然比济南少一半,但算上支架、打孔的费用,赚的跟济南旺季差不多。
(与赵景超等人同一批前往东北装空调的工程师)
赵景超算起账来,眼里带着满足。这个最初跟着哥哥学接管子的小伙,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在高楼上把空调装好,比啥都踏实。”赵景超说。
遗憾的是,直到离开东北,俩人也没来得及逛逛吉林。“有时忙到八九点,回去倒头就睡,实在没力气动弹。”赵景超说,东北人说话直爽,跟济南人挺像,打交道时觉得亲切,“等有时间要专门去东北旅游,好好看看这个地方”。
返程那天,车后备厢的支架少了几根,俩人手机备忘录却多了好几条注意事项:东北墙体钻孔需加长杆;内墙保温层需多打膨胀钉……“下次有需要还会报名,保准比这次顺。”赵景超翻着备忘录笑道。
车过山海关,窗外的建筑渐渐退去,闫瑞京望着后视镜里远去的东北,突然懂了赵景超常说的那句话:“工程师眼里没有陌生地方,只要电钻转起来,哪里都是主场。”
这趟跨越千里的支援,让两个济南小伙晒黑了不少,手上也多了几道新茧。而那些被汗水浸润的日子,终将变成他们年轻生命里最结实的“支架”。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