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王焕涛:教师,本就应是终身学习者

青年说 昨天18:40 115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淄博市沂源县第五实验小学副校长 王焕涛

一日,我在乒乓球俱乐部挥洒汗水后,恰好与市教育局的一位老领导同坐休息。汗水未干,交流氛围轻松惬意。闲聊间,话题聚焦到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阅读、写作与学习。老领导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教师,身负塑造灵魂、培育未来的重责,而阅读与写作,是推动教师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基石。”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让我不禁为之深思。是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是终身学习者。

阅读:与智慧对话,拓宽教育视野

阅读,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跨越时空与古今中外智慧的深度交流。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教师开启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极大地丰富知识储备,拓宽视野边界。

回顾教育历史,那些声名远扬的教育大家,无一不是对书籍痴迷的阅读者。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畅游书海,他把从书籍中汲取的智慧巧妙融入教育实践,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宛如黑夜里的明灯,为无数教师照亮教学之路。

曾有一位初入教坛的年轻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意识到不足后,在建议下她开启广泛阅读之旅。从经典文学到前沿教育理论,从历史文化典籍到心理学研究成果,她如饿虎扑食般汲取知识养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她的教学风格逐渐蜕变。讲解古诗词时,能旁征博引,将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生动呈现,让枯燥文字化为鲜活画面;写作教学中,借鉴不同作家写作技巧,为学生提供多样思路。学生对她的课堂愈发着迷,教学成绩逐年提升。这位教师凭借持续阅读,提升教学水平,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写作:搭建沟通桥梁,传承教育经验

写作,是教师与教育同仁交流、领导与教师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教育舞台上,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教育故事与教学心得,通过写作,这些宝贵经验得以分享传承。

在青岛跟岗学习时,一所学校在校长倡导下,老师们定期撰写教学反思与教育叙事。一位年轻教师在班级管理文章中,分享化解学生矛盾的经历。文章在省级媒体交流平台发表后,引发众多老师共鸣,大家纷纷留言交流类似经验,学校内形成浓厚教育研讨氛围。

同时,对于学校管理者,写作也是与教师沟通的有效方式。校长通过撰写教育理念、学校发展规划等文章,清晰传达学校发展方向与目标,让教师们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升华价值观与教育情怀

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心灵滋养与灵魂塑造。当教师在阅读中与伟大灵魂对话,在写作中反思教育真谛,其价值观与教育情怀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研究传播,在阅读古诗词中领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诗词蕴含的高尚情操。她将这份热爱融入教学与写作,用诗词力量滋养一代又一代学子。在她影响下,许多学生不仅学会诗词知识,更懂得在困境中坚守,以豁达心态面对人生。

阅读经典教育著作,如《生活即教育》,教师能感受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赤诚热爱与对学生的关怀,滋养教育情怀,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信念。写作则是教师将情怀外显的过程。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时,一位教师在日记中记录与孩子们相处点滴:为贫困学生筹学习用品、陪伴留守儿童、带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这些质朴文字彰显他对乡村教育的坚守与对学生的深情,其教育情怀通过写作传承发扬,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教育。

引领教育前沿,推动教育发展

要成为教育前沿者,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我,阅读与写作是重要途径。教育领域不断变革,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只有持续阅读,教师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新教育动态。写作能让教师将新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育发达地区,许多优秀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他们阅读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找准方向,将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这些教师凭借对阅读与写作的坚持,走在教育改革前沿,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教育是充满智慧与情怀的事业,阅读、写作与学习天然适配这一伟大职业。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与学生引路人,需具备深厚文化底蕴与持续学习能力。阅读为教学注入活力,写作助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学习让教师适应时代要求。

在教育征途上,让我们以阅读为舟,写作为桨,扬起终身学习风帆。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教育前辈,都应在阅读与写作中不断探索成长。学校管理者更应以身作则,引领教师让阅读成为生活常态,写作成为记录教育足迹的方式,学习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教师,本就应是终身学习者。

责任编辑:巩悦悦

巩悦悦

不忘初心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