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婷
2019年《罗小黑战记》上映,电影收获了8分的豆瓣评分和3.15亿的票房,时隔6年,《罗小黑战记2》终于上映,豆瓣开分8.6分,上映3天票房过亿。除了比第一部更出彩的视效和更用心的情节编排,高票房、高口碑的背后,这部电影还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故事里,人类利用若木制造出了可以伤害妖灵的武器,会馆内有妖借此蓄意挑拨战争,罗小黑和鹿野师姐为替师父报仇,踏上追凶之路,而师父无限在会馆总部为阻止战争爆发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与前作一脉相承的是,《罗小黑战记2》也给人们带来了非常舒适的观感。这种舒适首先源于影片的主题表达没有陷入说教的泥淖,电影没有评判任何一个角色,也没有采取诸如“正派”“反派”等对立的设置,只是简单而平等地交代出人类与妖灵各自的立场、伤痛与局限,同时角色的立场也并非刚愎强硬,而是始终留有一些余地。罗小黑不认同师姐为了完成任务而利用人类的行为,但知道来龙去脉后依然选择保护她。
影片将多个沉重母题巧妙融入生活细节与轻松氛围中,实现了举重若轻的表达。在激烈的战斗与紧张的追击中,穿插着住店吃饭、游戏对战、诙谐调侃的日常片段,情节推进与生活日常的巧妙结合,形成了轻松、自然、阳光、快乐的故事底色。
电影里的笑点密集且自然,罗小黑偷名册时面不改色地悄悄行动,在制造喜剧效果的同时,消解了规则的对错二元性。罗小黑暴打“假无限”泄愤并录像,既是对师徒关系的幽默反叛,也宣泄了以往训练时产生的吃瘪情绪,观众也在笑声中理解了角色动机。诸如“锁门弟子”“猫头鹰侠”“人字拖刹车”等笑点,也与影片轻松自然的整体氛围浑然一体。这些内生于情境和角色性格的笑点,成为调节影片情绪的“润滑剂”,它们自然消解了议题的严肃性和沉重感,在紧张的情节或深刻的讨论后提供情绪缓冲,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接受了影片融入其中的对规则、权力、情感的思考。
电影给出了新的冲突解决与信任重建的方式,它没有依赖简单的原谅或强制的和解,鹿野师姐并未抹去对人类的恨意,却也不再被其完全吞噬,小黑基于对师姐过往伤痛的理解,选择了“不认同做法却依然守护”的陪伴。这种和解路径,建立在深刻理解个体困境、坦诚面对自身脆弱并共同珍视具体生活价值的基础之上,超越了“赦免”或“原谅”的二元框架,展现了一种基于理解与共同守护的“温柔力量”,其中弥漫着克制且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不突兀也不煽情,润物无声地实现角色心理层面的治愈。
叙事上的流畅也增加了观影舒适感。影片摒弃机械的线性推进,转而采用双线叙事结构,小黑与鹿野充满公路片气息的追凶之旅,与无限在妖灵会馆总部暗流涌动的政治博弈,两条线索并行不悖。电影巧妙结合了戏剧张力与观众情绪需求,不断进行转换,当追凶线经历飞机激战等高强度动作场面,将观众情绪推至紧绷顶点时,镜头会无缝切入路边小馆的温馨用餐、无限与哪吒的手游对战等场景,这种张弛有度的切换为情绪提供规律的缓冲空间,将观众置于舒适的体验区间。同时,两条线索相互连接,通过信息互补和主题共振形成强大的叙事合力,罗小黑和师姐找到的凶手还给了无限清白,会馆内“共存派”和“激进派”的理念冲突与小黑对鹿野行为复杂立场的探讨形成深刻互文,这种交织不仅推动情节,更自然调节着叙事的密度与焦点,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在流畅的叙事和对世界观清晰的交代中,观众无需费力拼凑理解,也可以完全沉浸于电影搭建的叙事之中。
现在看来,《罗小黑战记2》的成功绝非偶然,它超越了一部商业动画的定位,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探讨战争、仇恨、信任等沉重命题。角色们直面伤痛与局限,却选择守护彼此珍视的价值,在复杂的立场中寻找共存的微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