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心玥
一辆电动自行车,承载着百姓出行便利,也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在济宁,“车牌拍照、短信直达、精准提醒”,正悄然改变着骑车群众的停放习惯。而让居民心甘情愿把车“请”出楼,还得益于“众筹共建车棚”“老旧小区统一穿管引线建充电桩”等系列暖心“药方”。
短信里的“紧箍咒”
“叮!”家住济宁市任城区翠景园小区的马女士刚把电动自行车推进楼道不久,手机短信就响了,“您好,您的电动自行车于2025年7月11日上午违规停放至楼内,请尽快移出,否则将依法予以处罚,谢谢配合。”一条来自“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的短信提醒她,马女士赶紧把车推到了室外充电车棚。
这条精准直达的短信,源于济宁市创新推出的“号牌识别+短信直达”机制。该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在巡查中发现违规车辆后,拍下车牌并上传至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系统。依托车牌与车主信息的绑定,警示信息第一时间直达车主手机。“以前磨破嘴皮子,有些居民也不听。现在好了,一条短信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物业人员感慨道。
“短信内容告知违规事实、地点及风险,并明确要求移车,否则将面临处罚,起到了即时警示和教育的效果。”济宁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主任刘岩解释道,“目前隐患主要靠专班人员巡查发现。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把小区监控接入系统实现智能抓拍,同时授权物业人员协助上传违规信息,让这张‘安全网’织得更密。”
“众筹共建”停车棚
光“堵”不“疏”,难解根本。如何让居民乐意把车停到楼外?鱼台县摸索出了答案——“众筹共建”停车棚。
该县微湖警苑小区建成于2009年,建设之初并未规划足量电动车位。“车停得横七竖八,看着闹心,充电更成问题。”该县滨湖街道孝贤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甄龙龙回忆。
面对难题,鱼台县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联合滨湖街道、社区、物业和楼栋长、单元长们反复商议,最终敲定方案:业主每户自愿出资300元“购买”车位使用权,物业负责建设车棚、安装充电桩和后期维护。建成后通过公平抓阄分配,每家分得一块约3平方米、带专属编号的“自留地”。
“花300块,在小区里有了自己固定的停车位,安全又方便,值!”王冬梅指着自家编号“2-015”的车位满意地说。
鱼台县滨湖街道孝贤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甄龙龙见证了变化:“从最初部分业主不理解‘为什么要交钱’,到看到方案公平、思路清晰后主动参与,这份‘三平方米’的专属感,让居民成了治理的主人翁。”如今,小区里建起了2200平方米的充电区,47个充电桩提供490个端口,充电端口与居民电动车保有量比例达1:2.5,基本满足群众需求,充电按0.68元/度平价收取。
截至目前,鱼台县已有2200余户居民申请共建住宅小区电动车棚,营造了电动车治理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济宁市新建充电车棚1092个,充电插口4.8万个,推动化解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有效解决电动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的管理难题。
老旧小区安全电线直通自家电表
空间局促、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又如何破题?任城区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在王母阁小区,过去令人心惊的“飞线充电蜘蛛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楼对面墙上一个个整洁的防水充电盒和具有穿管保护的电线。“以前电线满天飞,下雨天都担心漏电。现在安全多了!”居民赵大爷边说边打开自家编号的充电盒插上电源。
“普通充电桩在这行不通。”兴隆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德军道出缘由,“我们小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居民多为老年人,老人操作手机扫码难,居民对充电桩加收服务费也有抵触。”社区工作人员没有放弃,想出妙招:统一组织专业电工,从每户居民家的电表出发,将电线统一穿入PVC管保护,或空中顺着小区管道线路架设,或地面刻槽,安全引至楼对面指定区域,并在墙上安装带锁防水充电盒。
“改造费每户150到200元,电费直接走家里电表,居民接受度很高。”陈德军说。这整齐的穿管电线,连接的是安全与便利,消除的是悬在空中的隐患。
小小电动车,安全大民生。从一条精准的警示短信,到一个带编号的众筹车位,再到墙上的安全充电盒,济宁用务实创新的办法,在电动车轮上“转”出了安全治理的新路。
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负责人董长伟对记者说:“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是推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重要契机,其工作重点是处理停和充的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关键是从群众利益出发,许多问题需要主动探索、先行先试,探索出适合本小区的管理模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