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总感觉要倒闭”!黄仁勋与英伟达的永久危机感何来

果然财经 07-22 17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7月17日,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前)参加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主题活动。新华社发

截至2025年7月22日,英伟达的总市值已达4.18万亿美元,位居全球上市企业之首,远超微软的3.8万亿美元以及苹果的3.14万亿美元。近期,英伟达股价持续飙升,屡创新高。7月10日,其总市值达到4.00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收盘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企业;7月17日,总市值报4.22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7月18日,其14日相对强弱指数(RSI)一度突破80,创下自2024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就在这看似无限风光的背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焦虑。

 在近日央视的专访中,黄仁勋坦言:“我总是感觉我们快要倒闭了。”这样的话语,从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的创始人嘴里说出,着实令人震惊。但了解英伟达的发展历程后就会明白,这并非硅谷式矫情,也绝非过度谦逊,而是两次真实“死亡体验”烙在黄仁勋与英伟达基因里的疤痕。

 第一款产品押错技术方向

时间回溯到1995年,英伟达成立两年后推出第一款产品NV1。彼时的英伟达满怀憧憬,期望NV1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NV1确实是一款极具野心与创新的产品。它集成了3D和2D图形处理功能,在技术理念上十分超前,还将声卡和手柄控制单元集成其中,精准锁定游戏厂商这一主要客户群体。游戏巨头世嘉(Sega)非常支持NV1,甚至购买了700万美元的英伟达优先股,承诺支持其下一代产品。

但现实却给英伟达泼了一盆冷水。从设计到上市的两年间,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NV1主打节约内存的“前项纹理映射”技术,因内存价格骤降变得毫无优势;NV1的“独特”技术路线成了绊脚石:它采用的“方形绘图法”与微软力推的“三角形绘图法”行业标准(Direct3D)相悖,兼容性极差。而且,为追求优质音频能力,NV1未兼容常用的声霸卡,导致在热门游戏中频繁出问题,玩家体验糟糕透顶。

这些问题致使NV1销售惨淡,大量产品被退回,英伟达与世嘉的合作也岌岌可危,公司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黄仁勋无奈之下,裁掉了60%的员工,银行账户里仅剩下300万美元,仅够维持9个月的运营。

关键时刻,世嘉的投资成了救命稻草。英伟达本应借此机会重新崛起,全力开发NV2。但团队却固执地坚持“方形绘图法”,导致NV2研发失败,英伟达钱快烧光,濒临破产边缘。 

生死存亡之际,黄仁勋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亲自飞往日本向世嘉高层认错。他坦诚承认技术路线错误,并请求世嘉按约支付款项,给英伟达喘息的机会。或许是被黄仁勋的坦诚打动,世嘉选择继续支付这笔钱,让英伟达惊险地渡过了难关。

这次惨痛的经历让英伟达彻底清醒。他们果断调整技术方向,全力拥抱微软的Direct3D标准。不久后,128位3D处理器RIVA128诞生,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让英伟达迎来了发展拐点。

“显卡门”危机中信任重建

2008年夏天,笔记本电脑市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显卡故障风波。惠普、戴尔、联想等主流厂商的多款机型集中出现花屏、死机、无法开机等问题,用户投诉量激增。经过技术排查,矛头最终指向了英伟达的G84/G86系列移动显卡——这场后来被称为“显卡门”的危机,成为英伟达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考验。

故障根源藏在芯片的封装设计里。以G86为核心的芯片是65纳米工艺封装的,GPU在封装的时候芯片与PCB板的粘合材料存在缺陷。在GPU工作运行的时候温度过高热胀冷缩导致GPU和PCB板层空焊!因为内部的热缩材料有问题最终导致显卡无法工作。 

英伟达承认自己的失误并道歉,随后公布的解决方案堪称行业标杆——从第二季度收入中一次性支出1.5亿到2亿美元用来解决该问题,承担由此产生的保修、修理、退货、换货以及其它成本和费用。英伟达还推出了改良版显卡,改良了显卡的发热量、而且还把65纳米改成了45纳米的技术,2010年以后生产的都是45纳米的白胶封装技术。

这两次生死存亡的瞬间,如同一把把利刃,在黄仁勋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也塑造了他对风险的极度敏感。黄仁勋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多次强调“我们离破产只有30天”,以此警示团队必须保持创新。在黄仁勋的带领下,从图形处理单元(GPU)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芯片,英伟达一次次站在了技术浪潮的前沿。

4万亿美元的另一面

资本市场对英伟达的偏爱近乎狂热。2025年5月底,英伟达发布了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公司营收达440.6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69%,其中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达391亿美元,同比大增73%,均超分析师预期。

 华尔街许多分析师对英伟达的股价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市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例如,巴克莱银行分析师基于对Blackwell芯片推出的乐观看法,将英伟达的目标价上调至200美元/股,这一股价将使英伟达市值达4.9万亿美元。Loop Capital分析师Ananda Baruah则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250美元,对应市值约为6万亿美元。

然而,黄仁勋近期持续减持英伟达股票的行为,令部分投资者产生担忧。

图源:英伟达季报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自6月20日起,黄仁勋依据3月制定的10b5-1规则减持计划,开启减持行动。7月11日、14日、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黄仁勋共减持22.5万股,套现约3800万美元。7月18日当天减持7.5万股,价值约1294万美元。截至7月20日,2025年累计减持量达近130万股,总价值约2亿美元。

10b5-1交易计划允许上市公司内幕人士提前规划股票出售,避免内幕交易嫌疑,确保交易透明公平。黄仁勋此次减持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安排。2024年,他就曾套现超7亿美元。

从积极角度看,减持或许与黄仁勋个人财务规划相关,他的财富几乎都由英伟达股票构成,适当减持可分散资产风险、实现多元化配置。此外,减持也不代表他不看好公司前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对英伟达GPU需求强劲,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股价也不断攀升,7月18日当天英伟达股价还一度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减持可能让市场猜测是否股价已达阶段性高位。近期已有华尔街分析师警告英伟达估值过高风险,黄仁勋的减持似乎侧面印证了这点。如果市场形成这种预期,可能引发其他投资者抛售股票,对股价造成下行压力。

(资料来源:央视、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财联社等)

责任编辑:魏银科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