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实习生 安晴
眼下,正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季节。7月22日,烟台市召开健康度夏“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会上,烟台市奇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玲就蜱虫叮咬的主要表现、预防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林玲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所以俗称“蜱虫病”,每年4-10月份为高发季节。起病后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头晕、头痛、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部分患者会有蜱咬部位附近的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肺出血、休克、呼吸衰竭等而危及生命。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做好预防、病后及早就医尤为重要。具体预防方法:
减少暴露。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浅色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户外活动前做好防护。蜱虫活跃季节,进行野外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保持效果。裸露的皮肤涂抹避蚊胺等驱避剂,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虫。蜱虫可附着于衣服和宠物进入室内,户外活动后要仔细检查防止把蜱带回家。同时建议要尽快沐浴更衣,并检查身体各处是否有蜱虫附着。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避免将蜱的头部或口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顺着口器方向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