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明
编者按:金融是国之重器,普惠是民生所盼。当保险与“为民”二字紧密相连,便承载起守护万家灯火的深沉使命。7月10-11日,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在烟台举办的“媒体看国寿”活动,以“一个客户 一生守护——保险为民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主题,这不仅是一次行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北纬37度的烟台牟平区水道镇南五公里处,有一个被胶东丘陵环抱的小村庄——南台村。7月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一排排水果大棚已在晨光中苏醒,棚外,天然的“除草卫士”——几只大鹅迈着悠闲的步子踱来踱去。村内道路洁净平整,虽没有城市道路那般宽阔气派,却以错落有致的规划胜过周边村落,透着一股子清爽利落的现代乡村范儿。
正是在这片被悉心照料的土地上,靠着普惠保险织密民生保障网、借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产业新动能,南台村用“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实践,写下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惠民保险:从“病不起”到“有底气”
南台村年近70岁的王学玲至今对去年收到的5700元理赔款记忆犹新。她在干家务时不慎摔倒导致腰椎骨折,除了医保报销,她自费了一万多,这笔来自中国人寿“银龄安康”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款,有效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要是没这保险,摔这一跤,得给家里添多大愁啊!”王学玲感慨道。
这温暖故事的背后,是南台村扎实的保险普惠实践。
“被猫抓狗咬了、上山下坡摔倒了、锯木头伤着了,大雪天老头老太滑溜了扭着了……咱这银龄安康保险都能保!花小钱,买个保障和安心!”每年到了“银龄安康”保险续保季,南台村妇联主席李晓莉就通过村广播积极宣传。
村党支部书记王克永更是带头倡导,党员干部率先参保,并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每人补贴100元保费,实现60多位高龄老人保险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从国家层面上看,我国正不断推动老龄事业顶层设计更加完备、重大改革措施落实生效。
山东不仅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且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到今年,山东预计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2400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将超过24%。
“银龄安康工程”作为山东国寿的一项长远持久的惠民安康工程,专为老人量体定制,投保对象为5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是保险风险补偿、社会救助、生存保障、生活改善功能的充分体现,也是现代保险服务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政府职能转变重要抓手作用的充分体现。而“交费低、保障高,投保简便,理赔便捷”是“银龄安康”工程的独特优势。
王学玲的这笔赔付,实实在在地托住了她“摔不起”的晚年,让她由衷感慨:“感谢政府和中国人寿,让咱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用得上这么好的保险,真真正正得实惠!”
如果说王学玲的故事讲述的是“意外”的托底,那么村民王小娟(化名)的经历,则展现了“女性安康”工程对抗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与精神重压的力量。
村民王小娟(化名)在今年5月村里组织的“两癌”免费筛查中确诊乳腺癌,中国人寿一确诊就及时把6万元的理赔款打到了她的卡上,“这钱来得太及时了,不仅解了经济上的燃眉之急,更给了我走下去的勇气!”康复后,王小娟特意向中国人寿牟平区支公司赠送了“雪中送炭 国寿担当”的锦旗。
说起这次理赔,王小娟说这得益于其常年购买的“女性安康”保险,最初她购买这个保险是听了保险员和村干部宣传说的,不得病就相当于做慈善,帮帮别人,万一用上了,还能为自己兜个底,没想当本来是想做个好事,最终却帮了自己。
据了解,为确保服务精准高效广覆盖,中国人寿实行“一镇一村一专员”制度。服务专员负责村里的理赔、承保及咨询,每周至少驻镇一天,并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形成了保险专员与村委干部共同参与的双向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银龄安康”工程自2008年启动,十七年来已累计为烟台超过690万人次老年人撑起保护伞,提供风险保障总额度突破3.55万亿元。而“女性安康”工程紧密依托“两癌”筛查,创新“筛查+宣导+投保+理赔”一站式服务。年均覆盖烟台女性超20万人,累计为上万名妇女送去理赔金超2亿元,有效缓解了女性特定疾病带来的经济重压。
产业振兴:村企共建激活发展引擎
惠民保险为老百姓兜住的是“病不起”的生活。而“村企共建”让南台村的老百姓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小康路。
南台村的油桃种植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几年新发展了草莓、蓝莓种植,这个如今靠果蔬大棚打响品牌的村庄,谁能想到十年前还陷在“种啥啥难卖,卖啥啥价低”的困境里。
“2016 年收草莓,收购商在村口竖块牌子写着‘8 块一斤,多了不要’,村民们拿着筐子排队降价,7块、6块……最后5块钱就卖了。” 村支部书记王克永至今记得那刺痛人心的场景。彼时,村民单打独斗,你种草莓我也种草莓,陷入互相压价的恶性循环。
2016年,村支书王克永以个人名义成立永田果蔬专业合作社。
2019年,烟台市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春风吹到南台村。王克永在村民大会上拍着胸脯保证:“党支部牵头,赚了大家分,赔了集体担!”这场大会改写了村庄命运——村集体以40万元现金入股占35%,306户村民凑了74万元占65%,合作社成了“大家的合作社”。通过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对外销售,村民只需管好大棚,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
去年,村里又引进了村企共建项目,其中蓝莓大棚是村企共建的重点,企业的加入解决了蓝莓大棚的资金、技术、销路问题,村民只负责按着专家的要求管理好大棚就行了。
南台村位于“神奇的北纬37度”,加之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绝佳,一直以来水果产业颇具口碑,近年来,村支书还给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水道南台”,产的水果也经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在质量和口感上更有保证,不但售价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而且一直为家家悦、华远、振华等大商超供货,产品供不应求,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合作社拥有100多个大棚、1200多亩种植面积,年产值超 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多万元。
每到采摘季,草莓、油桃、蓝莓吸引着威海、烟台等地的游客前来采摘,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更可喜的是,兴旺的产业不但解决了本村的劳动力问题,更像磁石般吸引着周边村子的力量。更有一些年轻人带着新理念、新技术融入乡村,让合作社有了 “智慧农业”“品牌营销” 等新探索,为产业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村妇联主席李晓莉介绍,如今在合作社务工的所有人员,都能享受到村里无偿提供的意外伤害保险,切实保障了务工人员的权益。同时,村企共建带来的效益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每年7月份左右,合作社社员都能参与分红,每年整体分红就有四、五万元,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成果。
融合发展:协同共进迈向美好未来
南台村的发展不是单一产业的孤军奋战,而是产业与保险的协同共进。水果产业的发展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益,惠民保险则为村民的生活保驾护航。
未来,南台村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将村里的农产品与保险业务有机结合,借助多方力量,让村里的好产品走得更远,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从大棚里沉甸甸的果实,到村民手中实实在在的保单,南台村的蜕变向我们证明了乡村振兴的真谛:当产业的“筋骨”与保障的“血脉”紧密相连,“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奔头”的美好图景,就会在每一寸乡土上生动铺展。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