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曲阜市以“礼法相济”为古训,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民参与”的大普法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五年来,全市开展普法活动5000余场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2处。曲阜市委依法治市办被评为“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曲阜市被评为济宁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表现突出县(市、区)”;曲阜市司法局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济宁市“民法典普法宣传先进集体”。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2名同志被评为第三届济宁市“十佳法治人物”。
机制护航,织密全民普法大网络
法治之美,在于知行合一。曲阜市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同频共振,让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压舱石”。
高位谋划强部署。出台《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八五”普法工作进行视察调研,优化普法方向,校准普法路径。
责任压实促成效。印发各年度《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清单》,细化64家责任单位百余项个性任务,建立健全“履职评议”机制,部门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作为”。
联动攻坚聚合力。定期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普法重点工作,普法责任体系日益健全,实现了各部门“菜单式”普法精准供给、新媒体普法联合发力、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奏响全市普法“大合唱”。
内容深耕,构建精准普法新矩阵
普法之效,在于入脑入心。曲阜市紧扣“四项核心内容”,让法治信仰扎根圣城。
思想铸魂固根本。开展专题“七进”活动,举办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将党的法治思想学习列为党校主体班次必学内容。
宪法领航明方向。连续四年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举办宪法知识答题、法治趣味运动会、“宪法进万家”等特色活动,累计发放宪法读本2万余册,让“宪法至上”成为全民共识。
党规强基筑堡垒。每年7月开展“党内法规学习月”活动,通过“三会一课”、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线上知识竞赛等形式,覆盖党员干部3.9万人次,推动“学规、知规、守规”成为自觉。举办“学规尊规·永葆初心”党内法规线上知识竞赛,组建代表队参加济宁市党内法规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
法典惠民增福祉。以学习宣传民法典为重心,“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线,打造曲阜市民法典主题公园、沂河园法治文化社区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举办“民法典宣讲达人赛”,组建“民法典宣讲团”,2025年5月28日,山东省2025年“法润齐鲁创作扶持计划”优秀作品首场巡演走进济宁暨民法典宣传成果展示活动在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成功举办,网络直播平台吸引153.5万人次观看,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以点带面,绘就全民普法新图景
普法之重,在于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抓住青少年关键时期,做好企业经营者、行政执法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等重点群体的法治教育。
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把学法内容列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市政府常务会议内容。举办领导干部法治培训班,每年组织全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线上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均在98%以上。出台《曲阜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系统化。
抓住青少年关键时期。校内常态化普法和校外法治实践双管齐下,形成家校社协同机制。为全市118所中小学配齐法治副校长,开展“千名政法干警讲千堂法治课”活动。2023年,2所学校被评为“济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校”;曲阜市司法局法治宣传中心被命名为“济宁市070勇敢者行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6部作品在历届济宁市“彩虹伞·法伴青春”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中获奖。
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开展扫黑除恶法治护航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行动,组建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经营者梳理法律风险点,解答合同纠纷问题,以法治之力护航企业“轻装上阵”。
实施法治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济宁市法治素养测试平台,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新任职公务员、“法律明白人”、行政执法人员等在线学习考试。印发《曲阜市“1名村(居)法律顾问+1名法治带头人+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扩面提质增效,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基础。
法德共育,激活文化普法芯动能
普法之要,在于守正创新。立足“儒家文化+法治”特色,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普法新场景。
法德融合树新风。深挖“礼之用,和为贵”“无讼”等传统法律思想,制定《曲阜市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打造“老三孔+新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法德教育基地集群;在“夜游蓼河”等文旅项目中嵌入法治元素,让游客“游一次圣城、学一段法治”。举办法治文化节,通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作品展、印章制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普法的趣味性和群众参与度。
“非遗+普法”。立足曲阜文化资源优势,联合市文旅局组织楷雕、尼山砚、剪纸、泥塑、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人,将非遗技艺与法治元素结合,将“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和为贵”等法治理念融入非遗作品,让群众在触摸非遗、欣赏技艺中接受法治教育。2024年,9个法治文创产品在济宁市法治文创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包揽一二三等奖。
数字赋能提质效。搭建“云普法”矩阵,在“法治曲阜”公众号发布“穿越千年·感受法治文明的脉动”系列视频,用文物故事讲法治思想,创作“圣城普法青年说”“民法典快板书”等短视频,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各单位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平台,搭建全民网络普法阵地,实现“指尖上的普法”。
从孔庙杏坛的晨钟暮鼓,到民法典公园的欢声笑语;从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到乡村胡同的“法律明白人”普法……曲阜正以党的法治思想为灯塔,绘就“幸福曲阜 法治同行”的壮美华章!
(通讯员 刘汝方 孔德芳)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