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百岁抗战老兵的“7师19团1营3连”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18 23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高松

纵使记不清自己的年龄,也忘不掉老部队番号。7月18日,临沂市沂水县百岁抗战老兵张万俊对老部队的眷恋,有了回响。

经过细致辨别和多方接力查找,其从军经历基本得以清晰。更难得的是,张万俊念念不忘的“7师19团1营3连”,也正在寻找他这位军史见证者、战史亲历者。

多方求证,从军履历逐渐清晰

1945年的山东,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局面越来越有利,多个根据地连片抱团。时年19周岁的张万俊,从民兵入伍成了一名八路军。

“鬼子不好打,他们拼刺刀也厉害。”回忆起当年战斗场景,张万俊端起手里拐杖,右臂条件反射般夹紧,肘部下压,演示了一个标准的刺杀动作。

人们共情于张万俊对战争年代充满激情的讲述,也欣慰于其百岁高龄仍精神矍铄,希望迟暮之年他能找到心心念念的部队。

但张万俊熟记于心的部队番号并不连贯和完整,他的家中、当地相关部门也没有相关凭证或详细档案。记者查阅多份军史资料,得出的多个结论与其打过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到上海、从福州回到家乡等经历都不相符。

“7师19团相对于后边的1营3连来说,重复概率小,识别度比较高,但也涉及两支部队。”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118师政治部工作的转业干部赵华,在部队工作期间曾参与整理军史档案。退休后撰写了一系列回忆文章,并热心帮助老兵及子女寻找老部队、失散战友。

面对记者的求助,他进行了详细介绍。上述番号可能是“山东军区7师19团”或“东北民主联军7师19团”这是两支同根同源,但无传承或隶属关系的部队。前者到东北之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师20旅58团,后者则是“老一团”到东北后改编而来。

记者查阅张万俊在不同时期受访影像时发现,他曾有一次把部队番号口述为“3纵7师19团1营3连”。

“如果是在东北,加上3纵番号的话,那基本可以确定是东北民主联军7师19团,也就是后来的东北野战军3纵7师19团。”赵华说,这支部队后来再次改编,成为陆军第40军步兵第118师352团。而该118师正是他所工作过的部队,并且他还曾在352团8连担任过指导员。

赵华向原118师老领导、老战友求证,他们一致认为张万俊所在部队应是后来的352团。

“352团屡立战功,该团被誉为‘铁拳团’,1营在解放海南过程中获得了‘登陆先锋营’的称号,而3连先后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登陆英雄连’荣誉。”赵华说,如果张万俊真是352团的人,不仅是找到了这支部队诞生之初的见证者,还找到了光荣军史的亲历者。

再现波折,老兵从军之路坎坷

“老一团”是抗日根据地群众给予的爱称。这是一支以英勇善战让日寇闻风丧胆的部队,在当时山东军区所辖十几个主力团中,被评价为“战斗力超强的第一主力团”。

带着张万俊可能传奇部队“老一团”一员的喜讯,7月17日下午,记者赶赴他生活的乡村进一步求证。

听力减退的张万俊,与外人交流时,需要当地口音靠近耳边大声“翻译”。当记者拿出352团1营于1946年8月6日在吉林拍摄的连以上干部合影,在海南授领登陆先锋营锦旗等历史照片,让人意外的是张万俊仔细看过后表示都不认识。

记者又把放大打印出来的352团及1营在多个阶段主要指战员姓名拿了出来,张万俊挨个读着,但依然表示不认识。

接近答案的时刻,却在此时凝固起来。

当记者询问在上海、福州经历时,张万俊断断续续回忆起是在“408仓库”“准备渡海解放台湾”。

就在求证陷入僵局时刻,张万俊的女婿罗兴果记起一些此前忽略的片段。“老人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在东北作战负伤,乘船返回了山东。”罗兴果说,回到山东蓬莱养伤后,适逢国民党加大对山东的进攻,张万俊及同船的五六名战友,在类似救护或收容的单位,就近加入当地的部队,再次作战。

“这次想不起来,或许下次他就自己说出来了。”罗兴果介绍,由于年事已高,张万俊的记忆力衰退明显,有时他来送饭都认不出来。对从军时的经历,也是片段式回忆。

这样的解释,让现场的人唏嘘感叹。他们认为,这是从军经历中的重要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在张万俊的脑海里回闪,他只记得那些面对敌人以命相搏、熟识的战友相继倒下牺牲等动情时刻。

双向奔赴,老部队也在寻找见证历史的老兵

结合与张万俊及其家人的进一步交流,记者与远在省外的赵华联系,经过熟知军史的原352团第19任团长黄豫生,校正梳理出这位百岁老兵的从军经历。

1945年秋季,他随部队在青州集结,乘船在辽宁大连登陆东北作战。两次参加四平战斗后,负伤乘船返回山东疗养。面对山东战况就近二次“入伍”,参与解放山东、淮海、渡江等战役,解放上海后因身有三等伤残被分配到后勤部门,后又随部至福州,直到1958年退役回到家乡。

“这就说得通了”黄豫生介绍,根据军史记载,352团从东北完成作战任务后,参加了平津战役,但之后没有济南、上海、福州等作战或转进记录。张万俊因伤转换部队,才有了两支或以上部队的经历。

结合张万俊“出发前在青州集结”“两次参加四平战役”“一次是从四平东南侧进攻”等回忆细节,多方共同认为,负伤疗养前他是在352团,因伤转入27军、28军、31军的前身部队。

“英雄不问出处,我们记住百岁老兵是打过鬼子、为解放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一员就行。”赵华说,以前这些先烈大多只能在纪念馆、史料记载中瞻仰,如今能亲眼目睹其风采,这是最生动的教材。

在原352团第19任团长黄豫生的关怀下,352团沿革部队知道到了张万俊的详细情况,该部队近期也在查找这位百岁老兵。通过军史馆保存的烈士名录,查询到了他提起过的烈士连长线索。在完成当前进行的训练任务、进一步整理相关资料后,他们将在合适的时机与老人取得联系。

18上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确认百岁老兵张万俊退役时系原福州军区408仓库助理员。至此,其曲折从军经历基本清晰。

责任编辑:邱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