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农商银行以“绣花功夫”织就业绩增长网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19

汶上农商银行以“绣花功夫”深耕细作,通过构建覆盖厅堂、社区、商圈的多元活动矩阵,让金融服务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更添“和气”,织就了一张覆盖生活场景、贴近民生需求的业绩增长网。

场景焕新:让厅堂活动“聚人气”

“每次来办业务都像赶小集,既能办事又能凑热闹,这银行真懂咱们老百姓!”常来办理存款业务的刘大哥,对该行的厅堂活动赞不绝口。

为让“小厅堂”发挥“大作用”,该支行以“场景焕新”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场景化、体验化服务空间,结合时点节日实现厅堂“一键变装”,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今年以来,该行各营业网点共组织开展各类厅堂活动500余场,参与客户超8000人次。为了让“小厅堂”发挥“大作用”,支行从客户体验出发,把场景化服务做到了细节里:“趣味福利问答”“客户茶话会”“开心抓金蛋”等日常活动,春日里的“攒钱大赛让存钱变成趣味挑战;母亲节的“甄爱献礼”活动中,办理业务的女士会收到一支康乃馨和一份理财手册;端午与六一相遇时,厅堂里不仅飘着粽子香,还摆起了儿童游乐区,家长办业务时,孩子能在志愿者陪伴下做手工、学知识。就连夏日里的一杯酸梅汤、冬日里的一杯姜枣茶,都成了留住客户的“暖心细节”。这些看似微小的巧思,让厅堂留客率显著提升不少客户主动把其他银行的存款转来,成了农商行的“铁杆粉丝”。

邻里金融:让社区活动“添和气”

“以前觉得银行离咱挺远,现在下楼就能享服务,还能认识不少邻居!”住在附近社区的王大爷,每周都盼着支行的社区活动。

该行与周边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携手成立“红色合伙人”社区联盟,每月提前公布活动“菜单”,像“定制服务”一样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针对老年人,提供义务理发、爱心地摊等志愿服务;面向青少年,开展“益童守护”“粽夏童欢”等活动,提升金融素养;聚焦“新市民”,举办“金融知识我来讲”“社区金融游园会”,助力守好“钱袋子”;此外,还为待业青年推出“无感授信”“职等你来”等活动。今年以来,该行共组织开展社区活动300余次,受众群体3万余人次,进一步解决了居民“金融+非金融”需求,以实际举措赋能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双线营销:让商圈活动“增财气”

“自从跟农商行合作,咱资金周转不用愁,上门给开的收款码也方便多了!”在商圈开便利店的张老板,对该行的“双线营销”赞不绝口。该行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推出主题活动,让商圈“火力十足”。

线上结合省联社支付活动,推出“农商有你 支付有礼”,客户在指定商家使用该行银行卡或手机银行支付,可享专属折扣;线下通过“一家一调研 一户一活动”方式,与商圈商户开展“农商大集”主题活动,将商户福利搬到厅堂,搭配收款码,实现“收款用农商 互惠你我他”的良好局面。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商家资金需求,结合审计中心拳头信贷产品,开展“农商有礼 商圈‘惠’贷 ”专项金融服务活动,精准对接200余户商家资金需求,为商户提供贷款资金5000余万元,为商户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如今,这张用“绣花功夫”织就的“网”,正结出丰硕果实。截至6月末,汶上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03.40亿元,较年初增加10.78亿元;社保卡发卡量32.91万张,社保卡留存资金7.66亿元,较年初增加1.58亿元;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26.64万户,覆盖率较年初提升2.37%。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深耕主题活动,创新服务模式,把活动延伸到学校、企业,让金融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区域发展的每个角落,用更精细的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幸福生活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通讯员 王丽梅 刘倩倩)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