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从南到北已全面进入主汛期。主汛期是指一年中降水集中、河流水位较高、洪涝灾害多发的时期。今天起,我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7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今年的汛情灾情的特点做了介绍。
今年我国汛期降水“南北多 长江少”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进入“七下八上”关键期,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强度大,极端暴雨发生概率大,台风也进入到活跃期。预计降水南北多、长江少,登陆台风数量接近常年。
这里说的降水的“南多”指的是华南、西南南部多,“北多”指的是华北、西北和东北多,预计珠江、黄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长江少”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少,这些省份高温少雨,可能有旱情。此外,这期间,预计有2~3个台风登陆我国,可能有台风登陆后北上可能影响北方地区。国家防总办公室将强化研判调度和响应支持。
防汛“时间表”:什么是“七下八上”
每年到了主汛期,“七下八上”这个词会被反复提及。“七下八上”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今天的汛期小贴士。
由于我国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同区域主汛期时间也不同。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主汛期为7月至8月,且降雨多集中在7月16日至8月15日,这也是我们常提到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此时,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这些区域频繁交汇,加上台风登陆后深入内陆等影响,容易形成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降雨过程,北方地区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部分地区单日降雨量甚至能突破历史极值。这一时期常发生洪涝灾害,如城市内涝、河流堤坝险情等,需要重点防范。
“七下八上”不仅是气候规律的总结,更是大自然给人们的防汛“时间表”。在此期间,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时段前往山区、河道等容易涨水的危险区域;遇到城市内涝时,远离低洼地带和地下空间,确保人身安全。
防汛“等级表”: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分四级
洪水,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机制。这一机制就像是一张严密的安全网,可以有力有序有效减轻洪水灾害带来的影响。
根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依据预报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洪水灾害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水利部洪水防御应急响应级别从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级别。
Ⅳ级响应针对较强汛情,如预报流域性小洪水、较大山洪灾害、大江大河支流发生超警洪水,或中小型水库出现险情等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适用于更严重汛情,包括预报流域性中洪水、重大山洪灾害、大江大河干流发生超警洪水,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等场景。
当面临流域性大洪水、大江大河支流堤防决口、中型水库垮坝风险,或发生特别重大山洪灾害时,启动Ⅱ级响应。而最严重的Ⅰ级响应则在预报流域性特大洪水、大江大河重要堤防决口、大型水库垮坝风险等极端情况下启动。
响应启动后,水利部通过预警发布、巡查抢险等措施来防御洪水。汛期,公众要关注官方预警,避免前往洪水淹没高风险区,危险区居民应配合转移安置避险。
(央视新闻)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