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孔力 杨伟
血浓于水,是常理;而山东汶上县军屯乡北陶村村民彭文翠,用三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她悉心照料双目失明、终身未娶的叔公公徐衍和,待叔如父,在窘困拮据的日子里咬牙坚持;丈夫离世后,她毅然带着叔公公改嫁,用柔弱的肩膀为老人撑起了一片天。这份忠厚与孝心感染了乡邻,成为大家身边的道德榜样。今年6月,彭文翠获评山东省道德模范。
日复一日的守护
盛夏清晨,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洒下斑驳光影。彭文翠端着早饭轻步走上阁楼,84岁的徐衍和已摸索着坐起身来。 “叔,今儿熬了南瓜粥,配着您爱吃的素包子。”她将碗稳稳递到老人手中,另一只手小心托住碗底,“慢点,不烫了。”
待老人吃完,彭文翠又端来温水,细心地喂老人喝水,随后轻轻擦去老人嘴边的水渍。“叔看不见,喝水得格外注意,水多了怕呛,热了怕烫。” 她低声自语,言语间满是对老人的关切。
环视屋内,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处处透着用心:桌椅旁的防滑垫、楼梯口的扶手、墙角的防撞包,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彭文翠的用心。收拾完房间,她又匆匆下楼,送两个小孙子上幼儿园。
约莫早上10点,彭文翠从厨房端出一盘葡萄,再次登上阁楼,小心翼翼地将徐衍和搀扶下楼。餐桌旁,她坐在老人斜对面,捏着葡萄一颗颗剥皮,将果肉递到老人口中。“叔现在年龄大了,消化功能不太好,饭菜我都用炖软烂了再喂。除了正常饭菜,还得多买点蔬菜水果,给他换换口味。”
都说做好一件事容易,但是数年如一日地做好一件事却很难。为叔公公备餐喂饭、服药洗漱、换洗衣物、更换床铺……琐碎日常被彭文翠梳理得井井有条。这份坚持,源于心底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谈及如今条理分明的“照顾经”,彭文翠坦言也曾历经不易。“第一次给叔擦洗身体时,老人不好意思,总是用手挡住,十分抗拒。”顾不上害羞的彭文翠,便开导起老人,“叔,别有啥负担,我就是您的闺女,不擦身您也不舒服不是吗?”在她的反复坚持下,徐衍和渐渐从抗拒变为妥协,最后主动配合。这份转变,是孝心叩开的心门。
久病床前有“孝女”
都说久病无孝子,然而这句话在彭文翠身上却要换一个字——“久病出孝子”。
“如果不是侄媳在家照顾我,我这条命早就没了。”谈到侄媳这么多年来体贴入微的照料,徐衍和总有说不完的感激。
1993年,彭文翠和徐玉印结婚时,便知晓了徐衍和为操持大家庭,一生未婚。“叔叔养我小,我要养他老,照顾他一辈子。” 这句承诺,不仅是徐玉印心底的誓言,亦是夫妻俩心照不宣的信念。婚后第五年,徐衍和的视力急剧下降,夫妻二人带着老人辗转多家医院,最却被确诊为不可逆转的重度眼疾。仅仅一年后,老人彻底失明,从此生活离不开人照顾。
虽非亲骨肉,依然儿女心。夫妻俩将徐衍和视作亲生父亲,事无巨细地照料着他的生活。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彭文翠总是将饭菜做得松软可口,温度也把控得恰到好处;春夏秋冬,老人身上的衣服永远干净整洁,房间更是一尘不染。闲暇时,她会坐在徐衍和身边,讲讲新鲜事,给老人解闷。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徐衍和虽目不能视,却精神饱满、笑容常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彭文翠的丈夫徐玉印因病去世。彭文翠没有退缩,毅然挑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每天天不亮,她就下地干活,忙碌一天后,又赶回家照顾叔公公的饮食起居。有人劝她:“孤儿寡母的,你把他送养老院吧。”她却摇头:“我不管谁管?这是我和孩子他爹早就说好的事。”在她淳朴、善良的心里,觉得再苦再难也不能淡漠了亲情和孝心,不能扔下这个可怜的亲人不管。
这一管就是三十多年。如今老人失明已有二十多个年头,每当有客人来访,徐衍和总会激动不已。提及侄媳,他便会一直竖起大拇指。邻居们笑着说:“别看老人看不见,心里亮堂着呢!” 三十余载的守护,彭文翠用行动书写着“孝”字最纯粹的模样,成为了乡亲们口中难能可贵的“孝媳”。
孝善家风代代传
2010年,经亲友撮合,彭文翠结识了现任丈夫苏庆洪。谈婚论嫁时,彭文翠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带着叔公公一起改嫁。许多人都觉得这个条件过于苛刻,劝彭文翠嫁到县城后留下徐衍和在老家,但彭文翠心意已决。这份深沉的孝义,深深打动了苏庆洪。他慨然接纳这份特殊的“嫁妆”,将老人一同迎入汶上县城新居。
前些年,徐衍和因脑梗住院,彭文翠日夜守在病床前。老人失明且行动不便,她便定好闹钟,每隔三小时就为老人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缩;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好,她变着法子熬煮软烂的面条,炒制嫩滑的鸡蛋,一勺一勺耐心喂食。二十多个日夜的坚守,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同病房的家属看在眼里:“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出院时,老人不仅未留后遗症,原本清瘦的脸庞还圆润了几分,精神头比入院前更足。
时光流转,如今彭文翠的儿子徐振海已在部队服役十余年,家中更添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孙子。儿媳王冉冉与她同住一屋,耳濡目染间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婆媳俩默契配合,不怕脏累,悉心照料着徐衍和老人。“妈妈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其中最宝贵的一个就是孝心,我们很骄傲有个这样善良贤惠的母亲。”王冉冉说。
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华,彭文翠始终坚守着照顾叔公公徐衍和的责任。生活中虽有风雨坎坷,但她始终保持坚韧乐观,用至纯至善的孝心和勤劳付出,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好家风无需豪言壮语,当孝心成为日常,当善举化作本能,传统美德便在岁月中完成了动人的传承。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