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进行乡村支教活动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14

7月6日至7月12日,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队进行乡村支教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队员们围绕乡村学生需求,精心设计涵盖党史宣讲、基础学科、艺术素养、体育锻炼的多元课程体系,不仅开设语数外基础课程夯实知识根基,更结合专业特长,融入艺术特色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党史筑魂 传承薪火

在党史宣讲课堂上,实践队员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生动再现党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进行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宣讲结合东阿本地党史脉络,灵活运用当地文化符号,以曹植《七步诗》引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党组织发展历程及文化发展脉络,有效增强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红色基因在学习感悟中得以传承。

妙语润心 趣学增智

在普通话推广课堂上,实践队员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运用生动案例与互动教学方式,讲解普通话语音规范、词汇应用及语法规则。通过趣味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起基本的普通话知识体系,夯实语言学习基础。

同时,针对课后辅导需求,实践队员展开一对一作业辅导,着重讲解疑难知识点,并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助力学生攻克作业难题、夯实知识基础。

在美术手工课上,实践队员以刻刀、剪刀、彩纸为媒介,通过阴刻、阳刻、折、叠、剪等技法教学带领学生们体验传统吉祥纹样和民间故事创作。

在体育课上,全体实践队员与学生们进行趣味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反应速度与专注力,更在游戏互动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体能与心智的双重锻炼。

音乐课上,实践队员通过讲解音乐的节奏与强弱,运用情境创设、游戏互动、多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培养审美能力。

笔绘安全 共筑防线

为增强青少年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7月8日上午,实践队员带领学生参与了一场生动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绘制防溺水主题的帆布包,学生亲身参与到在防溺水宣传教育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筑牢了暑期安全防护的思想防线。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通过组织艺术展演汇报支教成果。合唱节目《我的纸飞机》节奏轻快,传达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坚持梦想,勇敢地追逐心中的目标。

朗诵节目《彩色的中国》以青少年视角展开联想,勾勒出祖国大地的壮阔景观,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舞蹈节目《夏天的约定》用灵动的舞姿配合明快的节奏,展现出青年学生蓬勃的青春活力。

此次支教中,实践队通过知识传授,将红色教育与文化浸润有机融合,既为乡村学子点亮求知灯塔、拓宽成长视野,也让青年队员在躬身实践中深化家国情怀、锤炼责任担当。实践队将会持续深耕乡村教育沃土,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通讯员:刘欣伟 刘津彤     摄影:马端泽 申丽雪 蔡康如 张硕

责任编辑:刘相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