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拿实习证明:是缓解简历焦虑,还是走过场的噱头?

视点 07-12 1704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焦虑,而实习经历作为求职简历中的重要部分,备受关注。据报道,网易旗下游戏产品《逆水寒》官方宣布推出“玩游戏兑换实习证明”活动,并指出该活动针对大学生玩家群体,参与者通过游戏内任务,如 AI 数据标注、新媒体内容创作等活动来积累积分,积分满 1000 分即可获得由逆水寒“外部合作团队”开具的“AI 数据训练实习生”或“互联网新媒体内容实习生”电子证明。  

活动界面。图/潇湘晨报 表面来看,这种“玩游戏兑换实习证明”的活动似乎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获取实习证明的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完成特定任务,积累积分,最终换取一份看似正规的实习证明,这对于那些在实习机会上苦苦挣扎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实习的本质和意义时,就会发现这种活动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

实习本该是学生走出象牙塔的第一块试金石。在真实的职场里把课本知识掰开揉碎了用,在和同事的协作中学会沟通技巧,在处理突发问题时打磨应变能力。这些藏在琐碎工作里的成长,才是实习最珍贵的馈赠。可当实习证明能通过打游戏换来时,这份成长的重量就被轻飘飘地消解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学生把这种做法当成了“反套路”的“聪明”做法。他们觉得,既然学校的实习要求本就流于形式,那用更省事的方式应付过去也没什么不妥。这种想法的背后,也暴露出当下实习教育环节的失焦。一边是高校把实习当成完成学分的硬性指标,却疏于跟踪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另一边是有些学生被塞进与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流水线,每天重复机械劳动,所谓的实习报告不过是网上抄来的模板。当“走形式”成了常态,自然就催生出买卖实习证明的灰色生意,如今游戏换证明的事件,不过是这条扭曲链条上的新表象。

有人说,这至少算“程序合规”,总比花钱买假证明干净。可细究起来,用虚拟任务替代真实实践,本质就是对职业成长的敷衍。职场不会仅因为一张轻飘飘的证明就为谁敞开大门,企业要的是能上手干活的真本事。当学生习惯了用游戏任务应付实习,久而久之,恐怕连“认真对待”这四个字的分量都掂量不清了。

面对这样的“捷径”,学生们更该想明白:实习不是给学校交差的作业,而是给自己未来铺的路。与其在虚拟世界里刷积分换证明,不如多花点功夫找一份能真正学到东西的实习。毕竟,能敲开职场大门的,从来都不是那张纸,而是纸背后实打实的能力。

同时,也不能让实习这件事被“走过场”的风气带偏了。学校需要把实习的每个环节都盯紧点,给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说到底,只有让实习真的有价值,学生才会打心底里重视,那些“游戏兑换证明”之类的怪事,自然也就没了市场。

(荔枝锐评,作者李戈)

责任编辑:王学钧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