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聊城持续被热浪包裹,然而有这样一群人,每天在零下18℃的 “冰窟” 与室外高温间频繁穿梭。7月10日,记者走进聊城兴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兴农冷库二期,亲身体验了冷库工人在 “冰火两重天” 中坚守的日常。
7月10日上午9时,手机天气软件显示室外实时温度已达30℃,当天最高气温预计35℃,山东省气象台已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未来几日高温还将持续攀升至40℃。此时的兴农冷库二期内一片繁忙,12部货梯不停升降,一箱箱冷冻食品被有条不紊地送往运输车上,与室外的酷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聊城俊杰商贸有限公司的货物存储区,冷库大门频繁开合,一股股寒气趁机向外涌出。库管王灵华正忙着协调货物的出库与入库工作。“现在是冷冻食品行业的淡季,出货量比不上冬季!” 他的话让记者心生疑惑:难道不是天越热,冻品消耗越大吗?“我们主要经营十几个品牌的产品,像火锅丸子、带鱼、冻虾等海产品,冬季人们爱吃火锅,这些火锅食材就特别走俏。现在平均每天的出货量有十多吨。” 王灵华一边介绍,一边抹去落在棉袄上的霜花 —— 冷库顶部制冷管上凝结的霜花,正不断飘落。
有着二十多年冷库工作经验的王灵华坦言,夏季是冷库工人最难熬的季节。“从冷库的零下十八九度到室外的零上三十多度,里外温差将近六十度。进出冷库都得穿脱棉袄,走到外面,很快就汗流浃背,再回到冷库,又冷又湿,特别难受。” 王灵华说,老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都会全副武装,棉袄、棉裤、棉鞋是标配,还会戴上帽子、耳暖和手套,尽可能避免冻伤。
在山东旺君源食品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四十多岁的郭延立穿戴整齐,正驾驶着叉车将配好的货物一箱箱运出,车上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指令声。从19岁在屠宰场工作算起,郭延立在冷库装卸行业已经干了二十多年。每天早上七点半,他准时到冷库,换上御寒棉服后就进库盘货、理货。“早上从七点半忙到十二点,下午三点到六点再接着忙,中间有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外面太热,来买货的顾客很少。人在冷库里最多能不间断工作两个小时,不然身体扛不住,就算穿得再暖和,时间长了也容易被冻透。” 郭延立说着,揉了揉时常疼痛的肩膀。记者在采访时,尽管穿了厚棉袄,在冷库里待了十多分钟,手指还是冻得发麻。
为了方便顾客采购,山东旺君源食品有限公司在冷库一楼建了一站式采购中心,里面整齐摆放着 66 个冰柜,存放着一千多款产品。“我们早上四点多就开门,第一批来进货的顾客可以直接挑选,不用再去冷库取货,又方便又快捷。我们这里还能试吃,顾客觉得好吃,直接下单,我们就能送货到家。” 公司总经理李祥峰介绍道。
聊城兴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建表示,兴农冷库二期是聊城主城区最大的单体库,使用面积约 3 万平方米。冷库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氨 + 二氧化碳”制冷方式,相比传统的氟利昂制冷、“氟利昂 + 冷媒”制冷,安全性能更稳定,制冷效率更高,也更节能环保。在冷库控制室,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区域的温度。“冷库最担心夏季高温时停电,所以我们提前备好了发电机,一旦停电,马上启动发电机,封闭冷库,确保食品安全。” 任建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崔宇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