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之后,“哭娃”要火了?

文娱快报 07-11 428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涵

“这些东西对小朋友来说可能太幼稚了,但是对大人来说刚刚好。”不仅是被年轻人称作“塑料茅台”的泡泡玛特,Kidulting消费趋势正在全球崛起。Kidulting由kid(儿童)和adulting(成年人行为)两个单词组合而成,指成年人购买儿童产品的消费行为。

去年9月,创立25周年的玩具品牌Jellycat在上海开了快闪店。店员们信念感满满地对着蛋糕毛绒玩具挤空气奶油,小心翼翼地捧起来让顾客尽快使用,还对动物玩具进行按摩抚触。随后,甘肃的麻辣烫、贵州的丝娃娃、西安的肉夹馍等,也都做成了“中国版Jellycat”应运而生。

另外,“谷子”也正在成为潮玩的重要赛道。“谷子”为英文goods(商品)的谐音,在潮玩文化语境中,通常指由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衍生出的二次元周边产品,常见类型有徽章、立牌、卡片、挂件、手办等。谷子成为虚拟角色可触摸的实体化对象,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游戏《原神》《恋与深空》《第五人格》等,都是热门IP。

如今,吃饭、喝奶茶、逛谷子店,已经成为年轻人商场购物的一条龙。甚至,“谷子店拯救老商场”频频登上热搜。同时,谷子也正在成为一种社交货币,重构了年轻人的身份认同与圈层互动。一只别满徽章的“痛包”,一辆彩绘贴膜的“痛车”,能在人群中迅速锁定同好。

Z世代的消费逻辑已经从“功能优先”转向“情绪优先”。买了一堆“美丽废物”回家,网友自我安慰,“有些钱看似是在乱花,其实是为了防止我滑向抑郁。” 一枚10块钱的徽章,就可以成为年轻人“低成本快乐”的载体,于是就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剁手”了。

潮玩激发了消费者的童年回忆,使其回归心理的安全舒适区。许多网友自嘲还只是个300来个月的孩子,在这些潮玩面前,他们被允许继续当个小孩,实现情绪疗愈。

但是潮玩的生命周期又都很短。LABUBU在“黄牛”手中的价格已经开始腰斩。超越LABUBU的下一个萌物会是谁?目前,Crybaby(哭娃)成为泡泡玛特增速最快的新IP,也是最快进入“10亿营收俱乐部”的IP之一。这个作品出自泰国设计师Molly之手,一幅哭唧唧的表情,一对不合比例的超大泪珠,Crybaby被赋予“成年人的情绪搭子”人设。“那些不好的事情,以后就都让她替我哭吧。”


责任编辑:刘雨涵

刘雨涵

娱乐是个圈,请把你感兴趣的娱乐话题向我发射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