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丨成都世运会倒计时30天 以充足准备迎战大考

中国气象报社 07-08

7月8日,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迎来30天倒计时。成都,这座融合古老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和宾客。

与此同时,成都世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团队也在紧张而有序地做最后的冲刺,全力守护盛会顺利举办。

气象部门构建一体化、扁平化管理机制,建立“国-省-市+技术支持”气象组织保障体系。30余名来自国省市气象部门的专家加入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成都世运会气象台组建首席专家、赛事侧气象服务、城市侧气象服务三个服务团队,并成立监测检验、模式分析、网格订正三个技术支撑专班。

“8月是高温、强降水、雷电等极端天气高发期,我们梳理气象保障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场景,分类分项制定应对措施,做好万全准备。”2023年曾参与成都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的成都世运会气象台副台长青泉表示。

成都世运会气象台为赛事提供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 成都市气象局供图

随着成都世运会临近,国家级利器“风雷”“风清”“风顺”人工智能模型本地化应用,国家级精细化单点预报(STNF)释用产品、次季节智能网格预测产品等相继上线接入,“天衡天衍”“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3.0”等专业平台完成专题部署应用;成都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蓉城·灵犀”人工智能模型充分融合成都区域气候特征。气象科技新成果整合了卫星遥感、雷达监测、数值模拟、历史数值等多源数据,为气象要素的实时捕捉与趋势预测提供了“超级大脑”。

精细到比赛场馆的精细化单点预报产品 成都市气象局供图

此外,精细化的气象监测与网络保障体系逐渐构建,提供快速高效的观测数据。

“成都世运会各个场馆分布较为分散,我们新建了25套各类气象监测设施。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方舱、激光测风雷达等最新监测设施的应用,以及高密度的站网建设,有效提升了环境支撑能力。”成都市气象探测与信息中心副主任黄文诗介绍。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举办地自动气象站 谢浪淘 摄影

贯彻“观测即服务”的理念,气象保障工作将强大的观测网络转化为前端的精细服务能力。

成都世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团队创新推出“一赛一策一单”服务模式,依托10类19种气象服务产品,为34个赛事项目量身定制气象保障方案。多名业务骨干入驻赛事各项专班和委员会,气象专家对执委会工作部及各竞赛场馆的气象联络员开展培训,提升气象联络员预警信息识别能力,建立双向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气象服务与赛事运营无缝对接。

“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世运会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这样心里才有底。”天府公园场馆气象联络员介绍。截至7月6日,成都世运会气象台共发布专题气候趋势预测、开(闭)幕式筹备期专题预报、巡回赛专题预报等产品244期,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获赛事组委会好评。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眼下,气象部门正铆足劲,以“简约、安全、精彩”为目标,努力在盛会中留下精彩一笔。

(作者:韩进满 廖莎 周雯 责任编辑:张林)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