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末世预言仅剩1天有人撤离有人囤物资有人正常加班 当地华人:一笑而过

金羊网 07-05

近日,关于日本“2025年7月5日将有大灾难”的预言在社交平台疯传。据报道,自6月21日以来,吐噶喇列岛的地震活动开始变得非常活跃,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次,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7月4日,距离此预言仅剩1天时间,当地的居民反应如何?目前已有部分居民撤离,也有日本网友表示已准备好应急物资,确认避难路线,还有网友表示当天正常加班。

日本末世预言仅剩1天

有人撤离有人囤积物资

据了解,该预言最早源自被誉为“日本龙婆”的漫画家竜树谅,预言内容为“日本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三分之一的国土都将消失”。

该作者描述道:“那场灾难发生在2025年7月……那海啸的高度,是东日本大地震3倍左右的巨浪。”随后,漫画将日期具体化:“如果我做梦的日期就是现实发生的日期,那么下一次大灾难的日子将是2025年7月5日。”

7月4日,距离5日仅一天时间,#日本末世预言剩1天有人撤离##日本华人就末世预言发声##日本漫画家预言已有10个应验##日本末日预言时间为凌晨4点# 等多个相关话题已冲上微博热搜榜。

据报道,自6月21日以来,吐噶喇列岛的地震活动开始变得非常活跃,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次,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此外,据鹿儿岛地方气象台消息,位于鹿儿岛县和宫崎县交界地区雾岛连山的新燃岳火山也于近日喷发,火山灰柱高达5000米。

吐噶喇列岛的一居民表示,由于连续不断的地震,他们正经历无眠之夜,感到十分疲惫,“感觉一直都在摇晃,就连睡觉的时候都非常害怕。”“经历了这么多地震后,现在感觉即使没有地震,地面也在摇晃。”该岛60岁居民佐藤一雄表示,“先是来自地下的震动,然后房子开始摇晃,让人感到恶心。”

7月4日,十岛村政府启动紧急岛外避难计划。首批13名居民已于凌晨四点搭乘村营渡轮撤离,撤离人员年龄从0岁至80岁不等,目前被安置在市内的临时住所。避难期暂定为一周。十岛村长久保源一郎表示:“考虑到居民身心俱疲,我们优先安排有意愿撤离的居民进行转移。”

撤离的村民说:“由于无法预测地震何时发生,我每晚都难以入睡。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感觉如释重负。还有些人因为要照顾宠物等而留在那里。”

目前当局正在评估是否将避难范围扩大至其他岛屿。

日本网友对“7月5日末世预言”反应各异。有网友表示:“已经准备好了应急物资,确认避难路线。”“5号要做手术,直接在医院度过。”“5号地震,6号考试,真是祸不单行。”“老板说明天(5日)要加班。”

家住东京的竹内正典先生表示,受到小说预言影响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是该小说的书迷。“在东京一些超市确实有防灾用品销量激增,部分民众囤积物资,甚至有学生戴头盔上学的情况。”

在日本生活了11年的河南小伙儿称,日本鹿儿岛附近地震频率确有增加。但东京这边几个月来少有震感,超市、便利店都正常营业。没有发生囤货、抢货等情况,公司没放假,身边也很少有人计划为此出行。

日本气象厅曾辟谣

纯属谣言毫无根据

针对该末世预言,多名日本学者驳斥了这种说法。根据日本民众间流传的一种说法,该岛如同“地震风向标”,如果吐噶喇列岛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地震的话,大地震便会随之而来。

有专家指出,目前并无科学证据支持这一预言,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日本政府及专家纷纷辟谣,称灾害传闻目前正在打击旅游业。

针对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区域近期地震频发的情况,日本气象厅曾于当地时间7月2日举行紧急记者会进行辟谣。针对“日本7月5日可能发生大地震”的传言,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指出,这一说法纯属谣言,是毫无根据的谎言,民众无需相信。

野村龙一解释道,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地震随时可能发生,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某一天、某一地点将发生何种规模的地震。因此,所谓“7月5日将发生大地震”的传言完全是子虚乌有。他呼吁外国游客切勿轻信此类谎言,同时提醒外国游客赴日旅游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灾准备。

日本旅游业受打击

不少外国游客取消赴日行程

在“7·5预言”与地震频发带来的恐慌情绪蔓延之际,前往日本的航班上,乘客减少了许多,尤其是日本暑期旅游业受到打击。赴日旅游的预订在今年2月左右就开始停滞,有不少外国游客取消了赴日行程。

与此同时,暑期离开日本的人数也在增加。

根据日本大型旅行公司HIS公布的2025年夏季旅行的预订情况显示,海外旅行的预订人数较去年增长约10%。但同时,也有部分日本网民表示,不相信末日传言,认为自己家人想要避难的想法十分荒谬。

日本国家旅游局统计显示,今年4月访日的中国香港游客人数为26.36万人次,但一个月后的5月,访日香港游客人数下降27.4%,至19.31万人次,与去年5月份相比,减少了11.2%。香港部分航空公司也宣布,由于香港出发的乘客减少等原因,将停运部分飞往日本的航班。(上游新闻综合)

“日本大灾难预言”就在明天 当地华人:一笑而过 专家解析日本“灾难文化”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东京时间7月3日16时许,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附近海域发生5.5级地震。

据报道,自6月21日以来,吐噶喇列岛的地震活动开始变得非常活跃,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次,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有日本媒体联想到漫画家龙树谅在其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中预言的“2025年7月5日大灾难”,该预言称将发生比日本大地震规模大三倍的海啸。不过据报道,龙树谅在采访中澄清,她记录的是梦境,并非有意引发恐慌。

7月4日,距离上述作品中预言的“大灾难”仅剩最后一天,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华人。对于即将到来的“7月5日大灾难”,大家均表示“一笑而过,不予理会”。

旅日华人:很冷静,不在意

“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是肯定会发生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没有什么恐慌。”生活在日本大阪的中国人谭小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虽然这几天日本媒体上有关于上述“预言”的讨论,电车里也会看到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的宣传海报,但对于所谓的“7月5日大灾难”,她并没有过多关注,身边的人们也都依然保持着日常的生活作息。

▲日本漫画家龙树谅的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

在日本从事媒体工作的华人张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个话题最近在日本华人朋友圈确实也有不少人在讨论,但目前身边没有一个人真正受到影响,自己附近的超市里,也没有出现抢货、囤货的现象。

张女士说,她确实听说有人因为这个所谓的“预言”,取消了日本的旅行计划;也有朋友因为不堪其扰,发微信朋友圈称,若再有人问“7月5日大灾难”的话题就拉黑。但大部分在日本生活的华人都在继续着正常的生活,并未因为这则“预言”而更改生活计划。

对于龙树谅的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张女士称:“这个漫画书在日本特别小众,而且日本经常拍大地震、毁灭等题材的电影,日本人的文艺作品本身就很喜欢用灾难题材,大家对此类消息‘免疫力’特别强。”

张女士还提到,最近几天她在日本也时常偶遇中国来的小朋友游学团,在大阪世博会上,也看到很多中国游客或者相关的代表团。

学者:日本盛行“灾难文化”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关于所谓的日本‘灾难预言’,我注意到在日本的社交网络上,没有形成热门话题。我认识的日本友人以及在东京生活的朋友,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的朋友甚至告诉我,完全没有听说什么‘距离日本大灾难就剩一天’的内容。”

陈洋认为,外界之所以“相信”所谓的日本“灾难预言”,主要与日本是一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有关,特别是3日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附近发生5.5级地震,更是让人们“确信”这是日本即将迎来“末日”的信号。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对日本的认知偏差,以及从众心理,也就是大家都在讨论某个说法的时候,作为个体也会倾向于相信,即使缺乏科学理性的论证。

与此同时,陈洋也同时分析了日本的文艺作品中“灾难题材”盛行的深层次原因。

陈洋表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频繁且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会让许多日本民众有感于生命无常。这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力感作用于人的心理,为“灾难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促使创作者将对自然灾难的恐惧与思考融入作品,展现“世界崩塌、人类绝境求生”的场景。

另一方面,这与日本相对衰落的社会现实有关。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陷入增长停滞、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时期,外界将其称为“失去的三十年”。在这种相对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感到未来迷茫,精神压力无处释放。“灾难文化”的创作风格恰好提供了一种宣泄出口,借由作品中“世界末日”的设定,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释放内心积累的焦虑和压力。(红星新闻)

编辑:潘海辉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