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中华田园犬,更要坚持文明养犬

视点 07-03 1320

中华田园犬正在从“禁养”名单中被移出。据媒体报道,最近几个月,广东广州、深圳,湖南长沙等多地都宣布对中华田园犬“解禁”。

需要厘清的一点是,中华田园犬其实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犬种,而是对于本土犬类的一种统称,也就是俗称的“土狗”。同时,中华田园犬被禁养也并非各地的统一行动,像一些地方一直就未将中华田园犬列入禁养名单。一定程度上说,这次多地解禁中华田园犬,只是对过去有着一刀切嫌疑的禁养做法的一种有限松绑,并不意味着文明养犬管理的松懈。

从公开信息看,中华田园犬之所以在不少地方被禁养,有几种主要考量。如因为其长期处于自然繁殖状态,体型、性情差异较大,在很多时候就被直接和“烈性犬”等同起来。此外,之前农村地区大多对“土狗”秉持“散养”原则,这种习惯被带到城市后,相关冲突被放大,中华田园犬也就更容易被模糊地贴上“危险”的标签,被纳入禁养范畴。

但在现实中,禁养中华田园犬的做法一直以来就伴随着争议。一方面,很多人对于中华田园犬这种“老祖宗严选”出来的品类,天然带有一份特殊情感。如对于各地的解禁,有声音就直呼:童年的“大黄”可以回家了;另一方面,一味禁养中华田园犬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有专家就指出,“许多中华田园犬被主人遗弃,造成流浪狗数量增加,生存条件恶劣,多次引发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可见,由禁养到解禁,实际是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在吸纳社会意见,对利弊进行再权衡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种理性抉择,也是对养犬管理“重限制、轻治理”理念的一种纠偏。

应该说,对于犬只的养与禁养,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标准,甚至不同地方对同一犬种的管理态度也不一样。某类犬种到底该不该禁养,除了与其本身的特点有关,也更与养犬人的文明素养有关。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是,文明养犬水准越高,也就意味着犬只与社会的冲突就越小,大家对于犬只的包容度也就越高。相应地,更多的犬只也自然不必非得一刀切禁养。这次中华田园犬在多地被解禁,可以看作是养犬管理与社会养犬文明的一种新的互动,带有一定的试探意味。

不过,这里面也还需要注意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中华田园犬认定标准模糊的问题仍然存在,政策的更改是否会带来解禁扩大化的倾向,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也要警惕对个别犬种解禁被错误理解为是对文明养犬管理的放松。也就是说,解禁只是明确可以养,并不等于“一放了之”,像对于犬吠扰民、犬只伤人、养犬不拴绳等现象,依然需要做好配套的管理。如此,解禁才能产生更积极的社会效果。

(作者:重舟,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

责任编辑:朱文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