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产业沃土育“社区之花”,产城融合绘就发展新图景

今日高新 07-01 108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在济南高新区,产业园区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空间,而是演变为集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社区。这里,金谷产业社区的咖啡香与路演厅的思维碰撞交织,算谷产业园的代码数据与技能实训的实操场景共鸣,智造港社区的产业脉动与民生服务同频。济南高新区以党建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工业(产业)社区建设的答卷上书写着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

示范引领:

特色社区百花齐放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走进汉峪金谷互联网大厦,2500平方米的金谷产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宛如一座“城市会客厅”。共享会议室里,创业者们热烈讨论商业模式;企业路演大厅中,新项目轮番展示创新成果;主播演播厅内,产品推介直播火热进行。而在“槿秀里”社区商业服务品牌下,共享自习室的灯光彻夜明亮,24小时健身房的器械运转不停,职工食堂飘出阵阵饭香。这座占地面积0.48平方公里、汇聚1177家企业和超20万办公人员的产业社区,正通过低偿优质服务,让每一位职场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治理模式上,金谷产业社区构建起独特的“双治理体系”。“社区党组织—楼宇党组织—企业党组织”纵向到底,确保党建引领贯穿始终;“社区治理委员会—专属网格—暖企驿站”横向到边,实现服务触角全面覆盖。16名社区骨干如同“红色管家”,穿梭于楼宇之间;来自各部门的“首席政策官”化身“智囊团”,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政企早餐会”上,企业家与政府部门边吃边聊,政策难题迎刃而解;“产业链协商会”中,上下游企业共商合作,产业生态不断完善。通过四大发展服务平台,行政审批、财税法律等各类服务项目精准送达企业,区域发展动能澎湃。

在高新东区,算谷产业园工业社区彰显着部省市合作共建的重大产业生态项目的示范标杆效应。42.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产业金融联盟助力企业腾飞,科技创新港孕育着前沿成果。“济高信寓”里,员工们享受着温馨的居住环境;园区生活驿站中,生活物资一应俱全;职工之家内,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这里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更是职工幸福的家园。

社区治理方面,算谷产业园构建起多方共治格局。两级组织架构坚实有力,网格管理员与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活跃在园区每个角落。“政务服务e站”堪称企业的“全能助手”,商事登记、法律税务等200余项政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全程通办”。企业无需东奔西走,在园区内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临空片区的临港街道智造港社区,则是破解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代际差”的生动实践。作为济南高新区首个民政正式发证的工业社区,这里既有普通社区的民生服务,又肩负着项目推进、就业保障等产业发展重任。80余家企业、2万余名职工在这里扎根,社区打造的2500平方米综合服务阵地,整合政务、民生与增值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共享空间里,产业沙龙与技能培训轮番上演;社区市集上,烟火气与产业气息交织。通过“14578”工作机制,智造港社区织就一张精细的服务网络,让产业发展有力度,民生服务有温度。

高新东区产业发展中心的智造谷产业园,是全链条产业运营的典范。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服务平台”,这里构建起创新创业生态闭环。园区坚持“党组织统筹、社区化服务、网格化治理”理念,六大网格覆盖每一栋楼宇,协商议事、定期走访等机制让问题解决在一线。3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阵地、青年创业驿站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一对一”服务机制下,专职导师、驻企专员、服务管家成为企业发展的贴心伙伴。通过党建引领,园区已培育出16家规上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众多优质企业,成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新高地。

创新驱动:

多项举措全面推进

构建社区建设新格局

济南高新区深知,工业(产业)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在组织架构设计上,济南高新区严格遵循“企业集聚、特色明显、规模适中”原则,通过深入调研产业分布、企业规模和发展需求,规划设立7个工业(产业)社区。每个社区均由街道(园区)分管负责人兼任党委书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统筹协调方面的优势。同时,组建由街道(园区)党建及企业服务部门负责人、产业链(协会)负责人、企业家和职工代表构成的三方共治委员会,构建起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体系。这种创新架构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的良性互动,为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工作保障体系建设上,济南高新区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建立党工委班子成员包联制度,每位班子成员定点联系一个社区,定期深入一线调研,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参照城市社区标准落实工作经费,为社区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整合党建指导员、产业社工、网格员等专职队伍,组建以党员、职工代表、物业管家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并引入专业运营机构,为每个社区配备不少于20人的工作力量。同步推进党建工作指导站、人才公寓、政务服务E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覆盖全面的10分钟产业服务圈。企业职工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政策咨询、人才服务、政务办理等一站式便利,这些举措环环相扣,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推动社区建设高效有序开展。

在服务供给方面,济南高新区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搭建书记办公会、社区议事厅、产业圆桌会等常态化沟通平台,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及时收集解决企业诉求。建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链上党组织,强化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特别是上线数字孪生智慧平台,将党务、政务、商务服务全面整合,实现“一键直达”。通过“一刻钟触达、24小时办结”的高效响应机制,从政策咨询到行政审批,从党建指导到生活服务,各类需求都能得到快速处理。数字化赋能让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为工业(产业)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经验沉淀:

借鉴提升再出发

探索发展新路径

工业(产业)社区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济南高新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路径。省市政策文件为建设指明方向,各地先进经验提供有益借鉴。济南高新区明确"园区为主、街道配合"的责任主体,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模式,科学规划建设区域。舜华路街道与临港街道发挥先行优势,分别牵头推进特色社区建设,形成示范效应。

制度建设上,济南高新区探索“六个一”工作机制:一个规划引领全局,确保社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一个组织链接资源,构建一体化治理网格;一套标准规范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一批力量共建共享,凝聚各方合力;一个闭环解决问题,确保企业诉求有回应;一项改革赋能发展,推动治理智治升级。这些机制环环相扣,形成社区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支持保障方面,济南高新区构建起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党建引领下,部门、社区、企业协同发力;服务阵地硬件软件同步升级,打造优质服务环境;专职社工与“服务天团”组合,提供专业贴心服务。从政策支持到资源整合,从设施建设到人才保障,多维度的支持为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展望未来,济南高新区工业(产业)社区建设目标清晰、蓝图宏伟。计划打造3—5个党建强、发展好、品质高的示范社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模式”。培育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工业(产业)社区正成为产城融合的新载体、企业发展的新家园、职工生活的新港湾。济南高新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书写工业(产业)社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于泊升

于泊升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