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上周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披露了企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成立于2016年的宇树科技,至今已有约一千名员工。据王兴兴透露,公司年度营收已达到十余亿元的规模。不过,王兴兴在论坛上谈及人形机器人商业应用场景以及合作时表示,相关合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但目前尚未到达商业应用的时间节点。
也是上周,6月26日,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规划》)印发。
其中提到,山东将打造济南、青岛、淄博和济宁四大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力争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平台。
这个6月,“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在泰山盘道进行首次测试。“行者泰山”由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公司研发,公司核心团队来自山东大学机器人中心等。2024年,优宝特仅用两个月完成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从立项到落地行走,刷新行业速度。
目前,山东已涌现出不少标志性产品:翼菲(济南)的并联机器人出货量全国第一;纽氏达特年产销近60万套精密行星减速机,稳居国产厂商首位;青岛科捷的“龙门机器人分拣码垛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4月底举办的山东省机器人大会上,一款由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备IL(模仿学习)和 RL(强化学习)技术融合的人形机器人小珞迎来全球首秀。
大会举办地,山东的一个县级市邹城,已经招引集聚机器人企业26家,2024年实现营收31.5亿元。位于邹城的山东明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为包括珞石在内的本地机器人企业提供10000套机械臂壳体等零部件。
今年3月份,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增设了“人形机器人”专项,推动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
青岛作为山东省加快培育的四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之一,近年来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全链式布局机器人产业。规划建设了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以机器人为先导产业,集聚形成了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推广、教育科普、产业实训的功能链条,实现链上企业协同发展。
早在十几年前,山东就已经布局机器人产业。十五年前,2010年,山东省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较早的入局为山东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去年发布的《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提到,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60亿元;山东省人形机器人产业2024年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36.7%;今年公开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山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6.2%。
根据近期印发的《行动计划》,在提升要素支撑效能方面,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统筹省级工业转型发展等资金,支持机器人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耐心资本,积极培育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前沿。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以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加大信贷支持。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