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颜慧
盛夏时节,正是玉米苗生长的关键时期。走进桓台县唐山镇与田庄镇交界处的农田里,放眼望去,一行行绿油油的玉米苗在阳光下舒展新叶。
田间,种植大户史济彬正忙着调节滴灌带。看着一株株破土而出的玉米苗,他难掩喜悦之情对记者说:“再过十多天,这些玉米苗会更精神。”
自2011年起,史济彬先后在唐山镇和田庄镇承包了3000多亩土地,开启了规模化种植之路。想要提高产量离不开高效现代化的生产,于是,史济彬在今年置办了“科技范”的帮手——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气吸式播种机。
他指着田垄,自豪地告诉自己的金融服务管家——桓台农商银行田庄支行的马斌和胡越:“这播种机带着北斗定位。你看播过的田垄,是不是笔直如尺?有了这些‘新帮手’,今年的目标是亩产2000斤。”
农业生产,投资比较大,高效现代化的生产,更需要资金的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史济彬底气十足地笑道:“找马斌和胡越,咱有信用积分,贷款可随时提取。”
史济彬所说的信用积分,是桓台农商银行所构建的“信用变信贷、诚信换实惠”的金融服务新范式。自桓台县推行“党建引领、一网三联、信用赋能”乡村治理模式以来,桓台农商银行主动融入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美德信用进网络,依托“信用桓台”平台,积极搭建信用积分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美德积分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
马斌解释说:“客户的信用等级和积分决定了增信、提额、降息,实现了守信、授信、用信的无缝对接。”
今年5月份,桓台农商银行为史济彬提供了200万元的人才贷和300万元的抵押担保贷,其贷款的信用背书正是源于他积攒的美德信用:疫情期间主动协助村里开展防疫工作,为村里长者食堂捐款,获得齐鲁乡村之星、省级乡村好青年等荣誉……
在桓台县起凤镇,田茂鑫所经营的四合院饭庄因诚信经营而闻名。“今天有两家婚宴,赶上人多的时候,同时有四家婚宴。饭庄可以容纳800人就餐。”田茂鑫乐呵呵地向桓台农商银行起凤支行营销副行长徐学仕介绍着最近的经营情况。
今年年初,田茂鑫想扩大经营规模,受益于良好的经营信誉以及较高的个人信用积分,他成功申请到50万元的信用贷款。“以前贷款需要抵押,办理周期也长,现在有了信用积分,从申请到放款,当天就可以完成,还有利率优惠。”田茂鑫切实感受到了“美德信用”这张“通行证”带来的政策优惠和便利。
信用能变现,美德能增值,“小积分”正在释放“大能量”。在我市美德信用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深度融合的浪潮中,桓台农商银行以“美德信用+金融赋能”创新模式为引擎,在网络打造诚信空间,以金融赋能助推“美德信用”变“真金白银”。
截至目前,桓台农商银行通过党建共建、场景创新、产品赋能等举措,已实现授信户数9.84万户,覆盖全县57.34%的家庭,累计投放信用关联贷款超30亿元。
编辑:王磊
审核:于磊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