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烟草专卖局:“花式”宣传 让普法更“接地气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6-3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杨雪

今年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为深入推进法治烟草建设,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近日,阳信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阳信县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法典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扩大普法宣传面,推动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典”入社区,, 贴近民生需求

“楼上邻居噪音扰民怎么办?”“快递损毁应该如何维权?”“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有什么区别?”……在梨园广场、集中小摊点等人员密集场所,阳信县局通过设摊咨询、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等“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周围群众普及民法典知识,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参与,确保普法宣传掷地有声、落地见效。

活动现场,阳信县局宣传“摊位”被热情的群众团团围住。面对群众提出的各种咨询,志愿者都耐心一一解答。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重点解读民间借贷、婚姻家庭、侵权责任、财产继承等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用接地气、听得懂、用得上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努力让民法典从“纸面上”走到“生活中”。

为了扩大宣传面,志愿者还向周围群众及摊主发放民法典宣传彩页,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与群众共同分享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与亮点知识,直观呈现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民法典从“纸面”到“身边”、从“书本”到“心脑”的生动转化,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百科全书”,让群众在逛街的同时轻松学法,有效拉近了民法典与群众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阳信县局还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指尖普法”新模式,通过线上讲故事、唠家常的普法方式,对群众关心的、疑难的、棘手的问题进行讲解,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民法典漫画解读、典型案例等,推动法治宣传阵地前移,使普法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切实增强群众守法、用法意识,实现随时看、随时学、随时问,让法律知识从群众的“指尖”走进百姓“心间”。

“典”亮乡村,守护万家幸福

“您知道老人赡养问题法律条文怎么规定的?”“村民之间宅基地纠纷该怎么处理?”“借钱没写借条,现在他不还钱,该怎么办?”……近日,阳信县局开展“零距离”送法下乡活动,以“接地气、贴民生”的方式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活动,进一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活动中,普法志愿者深入帮扶村,走进田间地头,采取面对面、零距离、互动式的形式,围绕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土地承包等村民们比较关心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结合“彩礼纠纷”“农产品购销合同”“宅基地继承”等典型案例,通过“法条讲解+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的形式,以案说“法”、以案释“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民法典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生动化、形象化、地气化,帮助村民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场景,让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乡话”,使其变得鲜活生动,让群众听得懂、了解透、记心中,引导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为增强需求针对性,普法志愿者们紧扣群众法律需求,针对妇女、老人、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不同需求群体,开展 “点餐式”普法宣传,以“话家常”的形式,耐心地听、细致地讲,进一步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帮助其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活动现场他们还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和普法宣传手册,切实增强群众守法、用法意识,真正使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民法典管着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连邻里之间的琐碎小事都有法可依!”不少村民表示听完讲解后,对民法典更加熟悉了。将普法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用“家乡话”解读“专业法”,让民法典真正成为群众生活的“百科全书”,既增强了村民法治观念,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专业力量。

下一步,阳信县局将继续把普法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在意什么、欠缺什么”,普法宣传就“说什么、讲什么、介绍什么”,让普法宣传内容更精准,让法律知识更好地融入群众心中。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